【壓縮機網】陳學東院士:讓核心裝備和關鍵技術不再受制于人
編者按: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是我國特種設備設計制造與運行維護工程科技專家,長期在一線從事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科學工程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其研究成果被國家多項安全技術規范和國家標準采納。
自2005年以來,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歷時9年,攻克極端條件下壓力容器的一系列技術難題,打破了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領域急需的重要壓力容器依賴進口的局面。2015年1月9日,陳學東研究團隊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是一名來自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機集團)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合肥通用院)的科技工作者。18日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深感振奮、備受鼓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催人奮進,我完全支持與擁護這個報告。報告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科學論斷、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過去五年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的巨大成就、關于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部署等令我印象深刻。
習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一要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原創成果重大突破;二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為經濟社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三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科技力量;四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五要倡導創新文化;六要注重創新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
作為科技工作者,對報告提出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我的感受尤為深刻。科技創新鏈條一般分為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和產品與產業實現三個階段。如何發揮側重于不同階段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互補與協同作用,完成全鏈條創新活動,是能否真正實現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也是關系到我國產業能否轉型升級邁向q*價值鏈中高端的關鍵。
我所在的合肥通用院主要從事高端裝備的研發制造與技術服務工作。近年來,合肥通用院積極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探索和實踐,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建平臺,廣泛匯聚創新資源。合肥通用院目前建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質檢中心、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近30個國家級科研與檢測平臺。依托這些平臺,廣泛匯聚知名高校、裝備制造和用戶企業豐富的創新資源,構筑了研發設計、標準制訂、質量提升、產品實現全鏈條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模式。
二是聚人才,不斷增強創新動能。得益于國機集團、安徽省及合肥市良好的人才支撐環境,秉承“在技術高地上構筑學術高峰、在團隊集群中產生領軍英才”“培養具有科學家素質的工程師和具有工程師素養的研究員”等人才理念,通過培養和吸引海內外人才,形成了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和院士、“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千人計劃”引進人才等團隊和人才。優秀的人才隊伍,為行業科技創新增添了強大動力。
三是攻難關,突破關鍵技術瓶頸。針對國家西氣東輸、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等重大工程需求,通過協同創新,研制了大型高參數低溫乙烯球罐、大型深冷液化天然氣儲罐特、大型纏繞管換熱器、15萬立方米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原油儲罐、世界s*條千噸級鹽湖鋰元素高純度提取分離裝備等一大批國產化s*臺套重大裝備,保障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順利進行;針對國防軍工建設需求,通過協同創新,研制出新一代戰機武器彈射高壓壓縮機、潛艇用均衡泵、新型導彈驅逐艦相控陣雷達冷卻系統、×型導彈測試車高壓空氣凈化系統等急需產品,為國防建設做出了貢獻。
四是促發展,服務經濟建設大局。如通過協同攻關,建立了國際先進的壓力容器設計制造與維護標準體系,使得我國極端環境重要壓力容器基本不再依賴進口,石化等流程工業安全運行周期延長2~3倍,萬臺設備年事故率逐年下降,達到世界z*好水平;再如為履行國際公約而開發的制冷空調行業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技術,獲得聯合國五大機構的表彰;又如重大裝備故障(失效)模式的識別感知與檢測監測分析技術,排除了我軍重要軍事裝備承壓設備重大安全隱患,保障了安全運行。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合肥通用院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與國內外萬余家企業開展了協同創新,促進與推動了近萬億規模的產業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已經為我們描繪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偉藍圖,那就是到2035年,我國要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50年我國要走在世界創新型國家前列。到那時,我國一大批sj*l科學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加速聚集,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已然形成。從前瞻引領、核心突破到高端產品的技術創新鏈條較為完整,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顯著增強,要素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核心裝備和關鍵技術不再受制于人,國際地位、影響力、話語權大幅提升,真正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制造強國、質量強國。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作為一名裝備制造業科技工作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加速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產品質量和長周期運行水平,實現高端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破解的技術難題,也是時代所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今后,讓我們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按照“中國制造2025”、面向2030年重大科技創新和軍民融合總體要求和部署,充分發揮轉制科研院所在產學研創新鏈條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始終堅持推進以實體經濟為主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姜妍:力爭讓中國的石化裝備都跳動“中國心”
編者按:姜妍,遼寧省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2013年3月入黨,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副總工程師。2016年7月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她主導設計了我國第一臺乙烯壓縮機,帶領團隊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用1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在壓縮機領域100年的路,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具有百萬噸級乙烯“三機”設計制造能力的國家。
我叫姜妍,來自于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今年我工作滿20年,這20年我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壓縮機國產化的設計。我設計了我們國家第一臺乙烯壓縮機,打破國外幾十年壟斷地位外,從45萬噸到80萬噸又到120萬噸,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正好趕上了中國創新發展的五年。我們將繼續發揮勞模精神,弘揚工匠精神、創新精神,讓我們的中國石化裝備都跳動“中國心”。謝謝大家。
美國中文電視:請問姜研代表,有人質疑中國制造業流程的質量問題,您如何回應?作為中國s*個大型乙烯壓縮機的制造者,您希望如何監管中國制造業帶來的大氣污染?另外,有哪些數據說明中國的化工行業在環保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姜妍: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本來就是一個發展的歷程,就像昨天習總書記的報告一樣,他說,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的發展。我們的壓縮機發展也是這樣一步步地在進步。我們現在的壓縮機水平應該說跟國際上知名企業的水平相當,甚至于我們的部分指標已經超過了國際水平。
另一個問題是關于環保的問題,我記得昨天總書記的報告當中有這樣一句話。他說,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像愛惜生命一樣愛惜我們的生態環境,更何況我們中國的制造業呢?我們有嚴格的標準,也有嚴格的監管。如果要舉個數據來說,我們和世界上所有的壓縮機廠家執行的標準是一樣的,噪音都不會超過85分貝。謝謝!
編者按: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是我國特種設備設計制造與運行維護工程科技專家,長期在一線從事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科學工程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其研究成果被國家多項安全技術規范和國家標準采納。
自2005年以來,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歷時9年,攻克極端條件下壓力容器的一系列技術難題,打破了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領域急需的重要壓力容器依賴進口的局面。2015年1月9日,陳學東研究團隊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是一名來自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機集團)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合肥通用院)的科技工作者。18日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深感振奮、備受鼓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催人奮進,我完全支持與擁護這個報告。報告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科學論斷、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過去五年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的巨大成就、關于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部署等令我印象深刻。
習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一要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原創成果重大突破;二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為經濟社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三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科技力量;四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五要倡導創新文化;六要注重創新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
作為科技工作者,對報告提出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我的感受尤為深刻。科技創新鏈條一般分為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和產品與產業實現三個階段。如何發揮側重于不同階段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互補與協同作用,完成全鏈條創新活動,是能否真正實現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也是關系到我國產業能否轉型升級邁向q*價值鏈中高端的關鍵。
我所在的合肥通用院主要從事高端裝備的研發制造與技術服務工作。近年來,合肥通用院積極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探索和實踐,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建平臺,廣泛匯聚創新資源。合肥通用院目前建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質檢中心、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近30個國家級科研與檢測平臺。依托這些平臺,廣泛匯聚知名高校、裝備制造和用戶企業豐富的創新資源,構筑了研發設計、標準制訂、質量提升、產品實現全鏈條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模式。
二是聚人才,不斷增強創新動能。得益于國機集團、安徽省及合肥市良好的人才支撐環境,秉承“在技術高地上構筑學術高峰、在團隊集群中產生領軍英才”“培養具有科學家素質的工程師和具有工程師素養的研究員”等人才理念,通過培養和吸引海內外人才,形成了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和院士、“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千人計劃”引進人才等團隊和人才。優秀的人才隊伍,為行業科技創新增添了強大動力。
三是攻難關,突破關鍵技術瓶頸。針對國家西氣東輸、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等重大工程需求,通過協同創新,研制了大型高參數低溫乙烯球罐、大型深冷液化天然氣儲罐特、大型纏繞管換熱器、15萬立方米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原油儲罐、世界s*條千噸級鹽湖鋰元素高純度提取分離裝備等一大批國產化s*臺套重大裝備,保障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順利進行;針對國防軍工建設需求,通過協同創新,研制出新一代戰機武器彈射高壓壓縮機、潛艇用均衡泵、新型導彈驅逐艦相控陣雷達冷卻系統、×型導彈測試車高壓空氣凈化系統等急需產品,為國防建設做出了貢獻。
四是促發展,服務經濟建設大局。如通過協同攻關,建立了國際先進的壓力容器設計制造與維護標準體系,使得我國極端環境重要壓力容器基本不再依賴進口,石化等流程工業安全運行周期延長2~3倍,萬臺設備年事故率逐年下降,達到世界z*好水平;再如為履行國際公約而開發的制冷空調行業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技術,獲得聯合國五大機構的表彰;又如重大裝備故障(失效)模式的識別感知與檢測監測分析技術,排除了我軍重要軍事裝備承壓設備重大安全隱患,保障了安全運行。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合肥通用院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與國內外萬余家企業開展了協同創新,促進與推動了近萬億規模的產業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已經為我們描繪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偉藍圖,那就是到2035年,我國要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50年我國要走在世界創新型國家前列。到那時,我國一大批sj*l科學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加速聚集,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已然形成。從前瞻引領、核心突破到高端產品的技術創新鏈條較為完整,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顯著增強,要素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核心裝備和關鍵技術不再受制于人,國際地位、影響力、話語權大幅提升,真正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制造強國、質量強國。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作為一名裝備制造業科技工作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加速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產品質量和長周期運行水平,實現高端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破解的技術難題,也是時代所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今后,讓我們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按照“中國制造2025”、面向2030年重大科技創新和軍民融合總體要求和部署,充分發揮轉制科研院所在產學研創新鏈條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始終堅持推進以實體經濟為主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姜妍:力爭讓中國的石化裝備都跳動“中國心”
編者按:姜妍,遼寧省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2013年3月入黨,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副總工程師。2016年7月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她主導設計了我國第一臺乙烯壓縮機,帶領團隊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用1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在壓縮機領域100年的路,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具有百萬噸級乙烯“三機”設計制造能力的國家。
我叫姜妍,來自于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今年我工作滿20年,這20年我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壓縮機國產化的設計。我設計了我們國家第一臺乙烯壓縮機,打破國外幾十年壟斷地位外,從45萬噸到80萬噸又到120萬噸,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正好趕上了中國創新發展的五年。我們將繼續發揮勞模精神,弘揚工匠精神、創新精神,讓我們的中國石化裝備都跳動“中國心”。謝謝大家。
美國中文電視:請問姜研代表,有人質疑中國制造業流程的質量問題,您如何回應?作為中國s*個大型乙烯壓縮機的制造者,您希望如何監管中國制造業帶來的大氣污染?另外,有哪些數據說明中國的化工行業在環保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姜妍: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本來就是一個發展的歷程,就像昨天習總書記的報告一樣,他說,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的發展。我們的壓縮機發展也是這樣一步步地在進步。我們現在的壓縮機水平應該說跟國際上知名企業的水平相當,甚至于我們的部分指標已經超過了國際水平。
另一個問題是關于環保的問題,我記得昨天總書記的報告當中有這樣一句話。他說,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像愛惜生命一樣愛惜我們的生態環境,更何況我們中國的制造業呢?我們有嚴格的標準,也有嚴格的監管。如果要舉個數據來說,我們和世界上所有的壓縮機廠家執行的標準是一樣的,噪音都不會超過85分貝。謝謝!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