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在供給側改革疊加史上z*嚴的環保限產政策下,無論是對地條鋼的取締、違規電解鋁產能的關停,還是中央環保督察對地方的全面進駐,均導致相關行業的供給收縮。自6月份以來,各類商品價格輪番上漲,其中,動力煤價漲幅約10%,而鋼鐵、銅鋁等金屬價格漲幅在20%-30%,國內標志性的南華商品指數漲幅超20%。
![環保壓力下的壓縮機上下游相關產業](/uploadfile/2017/1104/20171104012408982.jpg)
環保戰略新高度
長期以來,中國粗放的發展方式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除了大氣污染外,從水環境、土壤環境等其他污染來看,中國也面臨比較嚴重的問題。拉長時期看,中國長期以工業、投資作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引擎,基建和房地產一直是左右經濟波動的核心邏輯,這就導致很難走出“短期以經濟利益為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必須著重解決經濟轉型升級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環保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環保督察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督察結果將作為被督察對象領導干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
2017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堅戰,將污染防治與精準脫貧等并列為全面小康的決勝之戰,所處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未來環保的力度只增不減。
助力供給側改革
2016年4月,環保部印發《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強化環境硬約束,推動去除落后和過剩產能”的主要任務把環保和供給側改革結合到了一起。
在深入推進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要任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后,去產能——行業出清集中度提高——價格提升,成為一條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主要路徑。2017年,在去產能方面的安排有三個主要特征:
第一,鋼鐵、煤炭2017年任務總量比2016年有所下降,綜合考慮了換屆年維穩、去產能后期難度大等因素。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述,2017年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相比2016年實際完成壓減了6500萬噸鋼鐵和2.9億噸煤炭有所下降。
第二,2017年上半年,去產能進度很快,顯著超出市場預期。據國家發改委披露的公開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部署下一步去產能工作時,全國共退出鋼鐵產能3170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63.4%;共退出煤炭產能6897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46%。根據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的數據,6月底,全國鋼鐵去產能完成了全年目標,地條鋼已經基本實現出清,煤炭上半年共退出產能1.11億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的74%。
第三,去產能的范圍有所擴大。從鋼鐵、煤炭兩個行業,《政府工作報告》s*先擴大到煤電產能,各部委的工作計劃中又明確擴大到有色金屬、水泥、平板玻璃等領域,特別是電解鋁行業去產能持續超預期。
新一輪督查來襲
為了實現2017年“全覆蓋”,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已于8月7日啟動,將對剩余四川、吉林、浙江、山東、海南、西藏、青海、新疆共8個省區進行督察。
8月7日下午,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進駐四川省開展督察工作;8月15日下午,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進駐西藏自治區。至此,第四批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全部實現督察進駐,第四次中央環保督察全面鋪開。
前三批督察已覆蓋22個省區市,輻射范圍跨越有色、焦化煤氣、化肥、電解鋁、化工、水泥、火電等多個行業。第四批環保督察影響可能更大。
s*先,第四批環保督察主要地區民企工業產值占比高。第四批督察的省份中,山東、浙江的企業數量多,且民企工業產值占比分別達到86.4%和86.2%,大幅高于其他地區——上一批次中天津和山西的民企工業產值占比為73%和50%,北京和河北的民企工業增加值為75%和80%。一般來說,國企和大企業環保相對規范,環保督察治理“散亂污”企業,限產、停產,對民營企業和小企業的影響較大。因此,第四批環保督察對民企的影響程度要高于以往情況。
從全社會各行業的國企與民企數量占比來看,化工、造紙、橡膠和金屬制品的國企占比極低。因此,第四批環保督察對化工、造紙、橡膠和金屬制品等行業的影響程度與持續性可能超出預期。
其次,山東和浙江的化工、紡織、橡膠和金屬制品等受環保督察影響的企業數量全國占比高。山東和浙江兩地化工業和輕工業發達,環保督察對鋼鐵、水泥、玻璃、石化、有色、焦化、氮肥、印染、制革、電鍍、農藥等行業的影響較大,而鋼材、水泥、煤炭和有色等行業較多集中在前幾輪督察的地區中,這輪環保督察地區影響更大的是化工業和輕工制造業。
如,山東的化工業、紡織業和橡膠業的企業數全國占比分別達到15%、13%和11%;浙江的紡織業、皮革業和金屬制品的企業數全國占比分別達到25%、21%和12%。
對于“散亂污”企業,2017年5月底新上任的環保部部長李干杰提出“五步法”,即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
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保督查中,督察組已檢查了38000多個企業,約57%的企業存在各種環境問題。對于無法升級改造達標排放的“散亂污”企業,2017年9月底前一律關閉。京津冀及周邊的不達標企業9月底前全關停,將斷電、斷水、清場地。問責范圍廣,處罰力度嚴。
有色:改善供需
從環保督察省份有色金屬產量的占比來看,第一批環保督察涉及的省份錫產量占全國的比重z*高,為72.07%,其中52.77%來自云南。鉛、鋅的產量占比次之,但仍分別高達55.48%和45.44%。
受此次環保督察政策影響,云南、江西、廣西地區錫冶煉出現大面積暫停生產。其中,云南地區個舊自立、云新電解有色、個舊金冶、個舊凱盟工貿等全面停產,個舊有色金屬加工粗煉部分暫停生產;江西地區南山錫業電爐、煙化爐、回轉窯暫停生產,精煉程序暫時維持生產;廣西地區華錫集團來賓冶煉廠暫停錫錠生產。
據統計,第一次環保督察期間,所有涉及停產或減產的冶煉廠的總產能接近11萬噸,占國內總產能的45%左右。
第二三批環保督察基本覆蓋所有生產鉛、鋅、錫的省份。從環保督察期間期貨價格走勢來看,鉛鋅錫的價格均受到一定的短期影響。
此次環保督察主要涉及鋁銅大省,相關廠商在督察期間停產帶來供給端短期內的收縮將助力于電解鋁供給側改革,此外疊加中國在2017年年底將禁止廢五金制品進口帶來銅供應進一步短缺的預期,銅價也將獲得一定支撐。
鋼鐵:持續發力
隨著中央環保督察力度的加大,以及各省近期出臺采暖季環保限產方案或大氣污染整治專項行動,鋼鐵、煤炭供給端收縮效果將逐步顯現,價格上漲預期強烈。
在環保高壓之下,鋼鐵產能釋放將受到大幅限制。
環保力度持續加碼導致高爐開工率走低。如,8月份第二周鋼廠高爐開工率為77.21%,周環比下降0.28個百分點,同時也明顯低于2016年同期的79.70%。但是,重點企業粗鋼日均產量從2017年1月下旬的162.07萬噸/天持續增加至2017年7月中旬的185.78萬噸/天,盈利改善刺激粗鋼產量不斷增長的同時,高爐開工率已難以持續提升。
一方面,鋼鐵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使得落后產能不斷出清,整體高爐開工率逐年下行。另一方面,行業競爭格局的優化也使得留存產能具備較高生產效率。隨著環保持續加碼,環保成本的增加與行業門檻的提高迫使競爭力較差的企業退出市場,行業供需格局有望繼續改善。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明確指出,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重點城市在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產鋼重地,環保限產對于鋼鐵總體產能將產生重要影響。目前來看,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淄博、長治、焦作7城已明確要求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或以上(不排除其他17城市采取限產50%措施的可能)。如果采暖季連續4個月限產50%,這將極大地利好鋼鐵基本面。
從庫存方面來看,冷軋、熱軋、線材等主要鋼材庫存繼續走低,庫存去化不斷加深。主要鋼材品種庫存自2017年2月中旬高位持續走低不斷減少,冷軋、熱軋、線材、螺紋鋼分別降至105.57萬噸、217.76萬噸、108.46萬噸和404.71萬噸。
從需求方面來看,7月份鋼鐵行業PMI指數為54.9%,月環比上升0.8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超過50%,達到2016年5月后的新高點;同時,新訂單指數大幅回升,購進價格指數顯著上漲。
從價格走勢表現來看,疊加清除“地條鋼”、“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影響鋼鐵價格堅挺,市場對鋼鐵板塊預期較高,看漲情緒濃厚。
煤炭:不斷加碼
自供給側改革以來,煤炭行業去產能不斷深化。2017年1-6月,國內共退出煤炭產能1.11億噸,已完成全年1.5億噸目標的74%。
除行政化去產能以外,隨著環保標準日趨嚴格,各地區大規模的市場化去產能行動也在持續推進。8月,第四批環保部環保督察再度來襲,各地紛紛出臺限產措施。
其中,河北省已明確發文指出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焦化企業限產30%左右”;山西太原也啟動“鐵腕治污”大氣環境整治百日攻堅大會戰,提出以鋼鐵、煤炭和焦化等行業的違法排污問題為重點,對不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的工業企業一律依法實施停產治理。
如果鋼鐵等企業在取暖季無法正常生產,或許會提前備貨,導致短期煤炭需求增加。同時,從供給端來看,對焦化、煤炭企業在采暖季限產也將影響煤焦炭總體產能?;诠┙o側改革持續催化與環保督察不斷加碼的雙重因素,短期煤炭產量釋放受限,供需關系依然偏緊。
從開工率方面來看,環保壓力持續加大導致焦化企業開工率依舊不高,尤其影響小型焦化企業開工情況。據統計,產能低于100萬噸的焦化企業開工率72.74%,環比下降3.95%。從供需缺口方面來看,6月份動力煤、煉焦煤供需缺口分別達到658.0萬噸、16.09萬噸,并呈現擴大趨勢。
期貨價格方面,動力煤、焦煤與焦炭的期貨活躍合約高位繼續上漲,勢頭兇猛。現貨價格方面,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與秦皇島動力煤價格也經過前期高位回調之后再度上揚。
化工:壓縮供給
隨著環保政策文件的不斷完善和督察行動的常態化,環保已成為影響化工部分高污染子行業供需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比于其他行業,化工行業整體三廢排放較高,同時存在氮氧化物排放與部分有毒物質排放,因此,治理化工行業污染一向是環保政策和行動的重點。自《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拉開了史上z*嚴環保整治行動的序幕之后,包括核發排污許可證、重化工企業“退城入園”規劃等多項涉及化工行業的全國性政策逐步落地,覆蓋農藥、碳素、石化等多個子行業的停產、限產及淘汰落后產能的區域性政策也在陸續跟進。
2015年7月,中央深化改革組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明確建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隨后,以河北省為起點,開啟了全國性的環保督查行動。2017年4月,環保部又啟動了“史上z*大規模”環保督察,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保督察,對城市開展為期一年、共計25輪次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察。從反饋結果來看,三批中央環保督察始終保持高壓的態勢。前三批辦理案件數分別達11871件、15631件和31457件,問責人數均在3000人以上。
從相應的整改方案來看,化工仍是關注重點,各地提出了包括取締和停產整改排污不達標的化工企業、化工企業入園進區、控制化工產能和削減排放量在內的多項壓制化工供給端的具體措施。
第四批中央環保督查行動全面啟動,覆蓋了8個省市,其中,浙江、山東、四川等省份均為化工大省,涉及到的燒堿、MDI、環氧丙烷、草甘膦等19種化工產品產能超過全國產能的30%,R134a、印染、山梨酸及山梨酸鉀、R22、染料、碳酸二甲酯、環氧丙烷、滌綸長絲、MDI、乙酰乙酸甲酯、雙乙烯酮等10多種產品產能占比超過50%。這些化工品種目前大多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因而環保督察的整治意見極有可能使得相關化工品類供給承壓,從而推高化工品價格。
此外,環保部8月3日公布的《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版)》,明確了農藥、印染、氮肥等化工行業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均將在下半年進行。行業內違規產能出清疊加化工品價格的攀升將利好行業龍頭企業。
![環保壓力下的壓縮機上下游相關產業](/uploadfile/2017/1104/20171104012408982.jpg)
環保戰略新高度
長期以來,中國粗放的發展方式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除了大氣污染外,從水環境、土壤環境等其他污染來看,中國也面臨比較嚴重的問題。拉長時期看,中國長期以工業、投資作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引擎,基建和房地產一直是左右經濟波動的核心邏輯,這就導致很難走出“短期以經濟利益為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必須著重解決經濟轉型升級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環保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環保督察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督察結果將作為被督察對象領導干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
2017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堅戰,將污染防治與精準脫貧等并列為全面小康的決勝之戰,所處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未來環保的力度只增不減。
助力供給側改革
2016年4月,環保部印發《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強化環境硬約束,推動去除落后和過剩產能”的主要任務把環保和供給側改革結合到了一起。
在深入推進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要任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后,去產能——行業出清集中度提高——價格提升,成為一條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主要路徑。2017年,在去產能方面的安排有三個主要特征:
第一,鋼鐵、煤炭2017年任務總量比2016年有所下降,綜合考慮了換屆年維穩、去產能后期難度大等因素。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述,2017年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相比2016年實際完成壓減了6500萬噸鋼鐵和2.9億噸煤炭有所下降。
第二,2017年上半年,去產能進度很快,顯著超出市場預期。據國家發改委披露的公開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部署下一步去產能工作時,全國共退出鋼鐵產能3170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63.4%;共退出煤炭產能6897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46%。根據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的數據,6月底,全國鋼鐵去產能完成了全年目標,地條鋼已經基本實現出清,煤炭上半年共退出產能1.11億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的74%。
第三,去產能的范圍有所擴大。從鋼鐵、煤炭兩個行業,《政府工作報告》s*先擴大到煤電產能,各部委的工作計劃中又明確擴大到有色金屬、水泥、平板玻璃等領域,特別是電解鋁行業去產能持續超預期。
新一輪督查來襲
為了實現2017年“全覆蓋”,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已于8月7日啟動,將對剩余四川、吉林、浙江、山東、海南、西藏、青海、新疆共8個省區進行督察。
8月7日下午,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進駐四川省開展督察工作;8月15日下午,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進駐西藏自治區。至此,第四批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全部實現督察進駐,第四次中央環保督察全面鋪開。
前三批督察已覆蓋22個省區市,輻射范圍跨越有色、焦化煤氣、化肥、電解鋁、化工、水泥、火電等多個行業。第四批環保督察影響可能更大。
s*先,第四批環保督察主要地區民企工業產值占比高。第四批督察的省份中,山東、浙江的企業數量多,且民企工業產值占比分別達到86.4%和86.2%,大幅高于其他地區——上一批次中天津和山西的民企工業產值占比為73%和50%,北京和河北的民企工業增加值為75%和80%。一般來說,國企和大企業環保相對規范,環保督察治理“散亂污”企業,限產、停產,對民營企業和小企業的影響較大。因此,第四批環保督察對民企的影響程度要高于以往情況。
從全社會各行業的國企與民企數量占比來看,化工、造紙、橡膠和金屬制品的國企占比極低。因此,第四批環保督察對化工、造紙、橡膠和金屬制品等行業的影響程度與持續性可能超出預期。
其次,山東和浙江的化工、紡織、橡膠和金屬制品等受環保督察影響的企業數量全國占比高。山東和浙江兩地化工業和輕工業發達,環保督察對鋼鐵、水泥、玻璃、石化、有色、焦化、氮肥、印染、制革、電鍍、農藥等行業的影響較大,而鋼材、水泥、煤炭和有色等行業較多集中在前幾輪督察的地區中,這輪環保督察地區影響更大的是化工業和輕工制造業。
如,山東的化工業、紡織業和橡膠業的企業數全國占比分別達到15%、13%和11%;浙江的紡織業、皮革業和金屬制品的企業數全國占比分別達到25%、21%和12%。
對于“散亂污”企業,2017年5月底新上任的環保部部長李干杰提出“五步法”,即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
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保督查中,督察組已檢查了38000多個企業,約57%的企業存在各種環境問題。對于無法升級改造達標排放的“散亂污”企業,2017年9月底前一律關閉。京津冀及周邊的不達標企業9月底前全關停,將斷電、斷水、清場地。問責范圍廣,處罰力度嚴。
有色:改善供需
從環保督察省份有色金屬產量的占比來看,第一批環保督察涉及的省份錫產量占全國的比重z*高,為72.07%,其中52.77%來自云南。鉛、鋅的產量占比次之,但仍分別高達55.48%和45.44%。
受此次環保督察政策影響,云南、江西、廣西地區錫冶煉出現大面積暫停生產。其中,云南地區個舊自立、云新電解有色、個舊金冶、個舊凱盟工貿等全面停產,個舊有色金屬加工粗煉部分暫停生產;江西地區南山錫業電爐、煙化爐、回轉窯暫停生產,精煉程序暫時維持生產;廣西地區華錫集團來賓冶煉廠暫停錫錠生產。
據統計,第一次環保督察期間,所有涉及停產或減產的冶煉廠的總產能接近11萬噸,占國內總產能的45%左右。
第二三批環保督察基本覆蓋所有生產鉛、鋅、錫的省份。從環保督察期間期貨價格走勢來看,鉛鋅錫的價格均受到一定的短期影響。
此次環保督察主要涉及鋁銅大省,相關廠商在督察期間停產帶來供給端短期內的收縮將助力于電解鋁供給側改革,此外疊加中國在2017年年底將禁止廢五金制品進口帶來銅供應進一步短缺的預期,銅價也將獲得一定支撐。
鋼鐵:持續發力
隨著中央環保督察力度的加大,以及各省近期出臺采暖季環保限產方案或大氣污染整治專項行動,鋼鐵、煤炭供給端收縮效果將逐步顯現,價格上漲預期強烈。
在環保高壓之下,鋼鐵產能釋放將受到大幅限制。
環保力度持續加碼導致高爐開工率走低。如,8月份第二周鋼廠高爐開工率為77.21%,周環比下降0.28個百分點,同時也明顯低于2016年同期的79.70%。但是,重點企業粗鋼日均產量從2017年1月下旬的162.07萬噸/天持續增加至2017年7月中旬的185.78萬噸/天,盈利改善刺激粗鋼產量不斷增長的同時,高爐開工率已難以持續提升。
一方面,鋼鐵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使得落后產能不斷出清,整體高爐開工率逐年下行。另一方面,行業競爭格局的優化也使得留存產能具備較高生產效率。隨著環保持續加碼,環保成本的增加與行業門檻的提高迫使競爭力較差的企業退出市場,行業供需格局有望繼續改善。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明確指出,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重點城市在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產鋼重地,環保限產對于鋼鐵總體產能將產生重要影響。目前來看,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淄博、長治、焦作7城已明確要求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或以上(不排除其他17城市采取限產50%措施的可能)。如果采暖季連續4個月限產50%,這將極大地利好鋼鐵基本面。
從庫存方面來看,冷軋、熱軋、線材等主要鋼材庫存繼續走低,庫存去化不斷加深。主要鋼材品種庫存自2017年2月中旬高位持續走低不斷減少,冷軋、熱軋、線材、螺紋鋼分別降至105.57萬噸、217.76萬噸、108.46萬噸和404.71萬噸。
從需求方面來看,7月份鋼鐵行業PMI指數為54.9%,月環比上升0.8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超過50%,達到2016年5月后的新高點;同時,新訂單指數大幅回升,購進價格指數顯著上漲。
從價格走勢表現來看,疊加清除“地條鋼”、“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影響鋼鐵價格堅挺,市場對鋼鐵板塊預期較高,看漲情緒濃厚。
煤炭:不斷加碼
自供給側改革以來,煤炭行業去產能不斷深化。2017年1-6月,國內共退出煤炭產能1.11億噸,已完成全年1.5億噸目標的74%。
除行政化去產能以外,隨著環保標準日趨嚴格,各地區大規模的市場化去產能行動也在持續推進。8月,第四批環保部環保督察再度來襲,各地紛紛出臺限產措施。
其中,河北省已明確發文指出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焦化企業限產30%左右”;山西太原也啟動“鐵腕治污”大氣環境整治百日攻堅大會戰,提出以鋼鐵、煤炭和焦化等行業的違法排污問題為重點,對不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的工業企業一律依法實施停產治理。
如果鋼鐵等企業在取暖季無法正常生產,或許會提前備貨,導致短期煤炭需求增加。同時,從供給端來看,對焦化、煤炭企業在采暖季限產也將影響煤焦炭總體產能?;诠┙o側改革持續催化與環保督察不斷加碼的雙重因素,短期煤炭產量釋放受限,供需關系依然偏緊。
從開工率方面來看,環保壓力持續加大導致焦化企業開工率依舊不高,尤其影響小型焦化企業開工情況。據統計,產能低于100萬噸的焦化企業開工率72.74%,環比下降3.95%。從供需缺口方面來看,6月份動力煤、煉焦煤供需缺口分別達到658.0萬噸、16.09萬噸,并呈現擴大趨勢。
期貨價格方面,動力煤、焦煤與焦炭的期貨活躍合約高位繼續上漲,勢頭兇猛。現貨價格方面,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與秦皇島動力煤價格也經過前期高位回調之后再度上揚。
化工:壓縮供給
隨著環保政策文件的不斷完善和督察行動的常態化,環保已成為影響化工部分高污染子行業供需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比于其他行業,化工行業整體三廢排放較高,同時存在氮氧化物排放與部分有毒物質排放,因此,治理化工行業污染一向是環保政策和行動的重點。自《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拉開了史上z*嚴環保整治行動的序幕之后,包括核發排污許可證、重化工企業“退城入園”規劃等多項涉及化工行業的全國性政策逐步落地,覆蓋農藥、碳素、石化等多個子行業的停產、限產及淘汰落后產能的區域性政策也在陸續跟進。
2015年7月,中央深化改革組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明確建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隨后,以河北省為起點,開啟了全國性的環保督查行動。2017年4月,環保部又啟動了“史上z*大規模”環保督察,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保督察,對城市開展為期一年、共計25輪次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察。從反饋結果來看,三批中央環保督察始終保持高壓的態勢。前三批辦理案件數分別達11871件、15631件和31457件,問責人數均在3000人以上。
從相應的整改方案來看,化工仍是關注重點,各地提出了包括取締和停產整改排污不達標的化工企業、化工企業入園進區、控制化工產能和削減排放量在內的多項壓制化工供給端的具體措施。
第四批中央環保督查行動全面啟動,覆蓋了8個省市,其中,浙江、山東、四川等省份均為化工大省,涉及到的燒堿、MDI、環氧丙烷、草甘膦等19種化工產品產能超過全國產能的30%,R134a、印染、山梨酸及山梨酸鉀、R22、染料、碳酸二甲酯、環氧丙烷、滌綸長絲、MDI、乙酰乙酸甲酯、雙乙烯酮等10多種產品產能占比超過50%。這些化工品種目前大多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因而環保督察的整治意見極有可能使得相關化工品類供給承壓,從而推高化工品價格。
此外,環保部8月3日公布的《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版)》,明確了農藥、印染、氮肥等化工行業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均將在下半年進行。行業內違規產能出清疊加化工品價格的攀升將利好行業龍頭企業。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