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河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河北省節能“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節能約束性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2785萬噸標準煤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7%;2017年比2012年削減煤炭消費4000萬噸,“十三五”期間煤炭消費總量下降10%左右。
“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將全面推進重點領域節能。工業領域創建10家綠色工業園區和100家綠色工廠,建設100個能源管控中心。突出抓好1000家重點用能企業。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手段促進工業提效降耗。建設智能化電網和電能管理服務平臺;加強節能管理體系信息建設,建設覆蓋全省重點企業的網絡服務信息平臺,對重點用能企業能源管理實施全過程服務和監控。
一、主要目標
1.約束性目標。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2785萬噸標準煤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7%;2017年比2012年削減煤炭消費4000萬噸,“十三五”期間煤炭消費總量下降10%左右。
2.預期性目標。到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10%、交通運輸單位周轉量能耗下降6%-7%、單位農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2%以上,單位商貿營業收入能耗下降15%左右,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10%以上。重點產品單位產品能耗、主要耗能終端設備(產品)單耗水平明顯降低。
二、工業節能
認真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動工業綠色轉型升級,實現工業能效大幅提升。創建10家綠色工業園區和100家綠色工廠,建設100個能源管控中心。
1.控總量、促轉型。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大力化解過剩產能,持續降低高耗能行業比重。支持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有核心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產業,推動工業發展逐步從資源、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
2.抓技改、促節能。制定電力、鋼鐵、石化等重點耗能行業技術改造指南,支持重點企業實施綜合節能改造工程,示范帶動所在行業加快節能技改步伐,提升行業節能水平。推進節能技術和裝備產業化,重點推廣高效換熱、電機系統節能、干熄焦、能源梯級利用、民用散煤清潔高效燃燒、富氧燃燒、純低溫余熱發電等。到2017年,鋼鐵聯合企業配套焦化裝置全部采用干熄焦。
3.重管理、促提效。突出抓好1000家重點用能企業。加快企業能源管理體系、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實現企業能源管理規范化、精細化、智能化;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在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石化、煤炭、紡織、食品、造紙等重點耗能行業推行能效對標,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手段促進工業提效降耗。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優化電力節能調度,建設智能化電網和電能管理服務平臺;加強節能管理體系信息建設,建設覆蓋全省重點企業的網絡服務信息平臺,對重點用能企業能源管理實施全過程服務和監控。
三、重點工程
(一)燃煤壓減替代工程
1.突出抓好煤炭減量化。加快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到2020年,全省壓減煉鐵產能4989萬噸、煉鋼產能4913萬噸,焦炭產能控制在6000萬噸以內,水泥、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重量箱左右。對新增耗煤建設項目,嚴格執行煤炭等(減)量替代,嚴控煤炭消費總量。火電行業大力實施淘汰落后、改造提升、置換替代、退城進郊“四個一批”工程。到2020年,淘汰落后機組400萬千瓦以上,改造提升1700萬千瓦,單位供電煤耗降至305克標準煤以內。對鋼鐵、焦炭等行業的燃煤窯爐以及集中供熱、大型燃煤鍋爐實施節能提效改造。全面淘汰小型燃煤鍋爐,到2018年10月底前,農村地區實現全省范圍35蒸噸/小時以下鍋爐“無煤化”,保留的35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完成節能環保改造,達到國家和省污染物排放和能效標準。實施城鎮化節能升級改造工程。對企業用能較為集中的園區、將生產用蒸汽和熱水供應納入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利用工業余熱。重點抓好200家重點用煤企業、50個重點用煤縣,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和能源消費總量。
2.大力推進煤炭清潔化。加快省內煤礦原煤洗選設施升級改造,到2020年省內原煤入洗率達到80%以上,嚴格控制劣質煤流入。推廣清潔高效燃煤技術,推進大型清潔高效燃煤供熱站和熱電聯產建設。加快建設潔凈型煤生產配送中心和配送網絡,優化邊遠山區潔凈型煤生產配送體系,大力推廣潔凈型煤及配套專用爐具,保障潔凈型煤替代分散燃煤。
3.著力實施煤炭替代化。加強清潔能源供應保障,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7%;擴大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供應能力,到2020年管道氣源保供能力達到300億立方米以上,海上LNG接卸能力達到1300萬噸左右,建成LNG儲氣調峰設施50萬立方米(水容積)以上,爭取每縣(市、區)擁有2座以上220千伏變電站。強力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加快實施集中供熱覆蓋、氣代煤、電代煤、可再生能源“四個替代”,到2017年10月底前,廊坊、保定禁煤區實現除電煤、集中供熱和原料用煤外燃煤“清零”;到2020年,全省縣城及以上城市集中供暖和清潔能源供暖率達到95%以上,全省農村清潔采暖面積達到70%以上,全省壓減散煤3000萬噸,平原區域農村散煤基本實現“清零”,山壩等邊遠區域農村散煤總量控制在800萬噸以內。
(二)余熱余壓利用工程
開展電力、鋼鐵、水泥、玻璃等高耗能行業企業能量梯級利用和用能系統整體優化改造。推進余熱余壓利用,提高余熱余壓回收利用效率,特別是提高中小型企業余熱余壓利用率。大力推進發電、鋼鐵、化工等行業低品位余熱利用項目建設。選擇5-10個具備條件的單位開展余熱暖民項目示范。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鼓勵優先選用工業余熱供暖。到2020年,全省低品位余熱利用率提高30個百分點,供熱面積到達2.5億平方米,年節能量達到500萬噸標準煤。
(三)電機(變壓器)節能工程
加大推動落后電機、高耗能變壓器等淘汰更新力度,鼓勵采用高效電動機、風機、壓縮機、水泵、變壓器等替代低效設備,促其能效指標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鼓勵使用能效等級為1級、2級的電機和變壓器。對電機及風機、水泵、空壓機等拖動系統進行優化,實施高壓變頻調速、永磁調速、內反饋調速、柔性傳動、無功補償、電能質量綜合治理等節能改造,提高系統整體運行效率。實施配電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選擇一批礦山、建材、化工等行業企業電機裝機總容量3萬千瓦以上電機系統示范改造。到2020年,電機系統運行效率比2015年提高10個百分點,實現節能量250萬噸標準煤。
(四)節能產品推廣工程
開展節能產品推廣行動,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重點推廣高效節能家電、灶具、熱水器、LED照明產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效電機等,積極推進技術成熟的半導體通用照明產品的推廣應用。以公共照明領域為突破口,重點改造城市道路(隧道)照明,力爭建成20條LED照明示范路,創建10個LED照明示范縣。探索建立市場化節能產品長效推廣機制,加大推廣力度,強化監督檢查。實施節能產品推廣“千百十”行動,“十三五”期間推廣半導體照明產品1000萬只、節能家電100萬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10萬輛,形成100億千瓦時(折33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將全面推進重點領域節能。工業領域創建10家綠色工業園區和100家綠色工廠,建設100個能源管控中心。突出抓好1000家重點用能企業。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手段促進工業提效降耗。建設智能化電網和電能管理服務平臺;加強節能管理體系信息建設,建設覆蓋全省重點企業的網絡服務信息平臺,對重點用能企業能源管理實施全過程服務和監控。
一、主要目標
1.約束性目標。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2785萬噸標準煤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7%;2017年比2012年削減煤炭消費4000萬噸,“十三五”期間煤炭消費總量下降10%左右。
2.預期性目標。到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10%、交通運輸單位周轉量能耗下降6%-7%、單位農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2%以上,單位商貿營業收入能耗下降15%左右,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10%以上。重點產品單位產品能耗、主要耗能終端設備(產品)單耗水平明顯降低。
二、工業節能
認真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動工業綠色轉型升級,實現工業能效大幅提升。創建10家綠色工業園區和100家綠色工廠,建設100個能源管控中心。
1.控總量、促轉型。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大力化解過剩產能,持續降低高耗能行業比重。支持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有核心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產業,推動工業發展逐步從資源、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
2.抓技改、促節能。制定電力、鋼鐵、石化等重點耗能行業技術改造指南,支持重點企業實施綜合節能改造工程,示范帶動所在行業加快節能技改步伐,提升行業節能水平。推進節能技術和裝備產業化,重點推廣高效換熱、電機系統節能、干熄焦、能源梯級利用、民用散煤清潔高效燃燒、富氧燃燒、純低溫余熱發電等。到2017年,鋼鐵聯合企業配套焦化裝置全部采用干熄焦。
3.重管理、促提效。突出抓好1000家重點用能企業。加快企業能源管理體系、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實現企業能源管理規范化、精細化、智能化;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在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石化、煤炭、紡織、食品、造紙等重點耗能行業推行能效對標,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手段促進工業提效降耗。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優化電力節能調度,建設智能化電網和電能管理服務平臺;加強節能管理體系信息建設,建設覆蓋全省重點企業的網絡服務信息平臺,對重點用能企業能源管理實施全過程服務和監控。
三、重點工程
(一)燃煤壓減替代工程
1.突出抓好煤炭減量化。加快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到2020年,全省壓減煉鐵產能4989萬噸、煉鋼產能4913萬噸,焦炭產能控制在6000萬噸以內,水泥、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重量箱左右。對新增耗煤建設項目,嚴格執行煤炭等(減)量替代,嚴控煤炭消費總量。火電行業大力實施淘汰落后、改造提升、置換替代、退城進郊“四個一批”工程。到2020年,淘汰落后機組400萬千瓦以上,改造提升1700萬千瓦,單位供電煤耗降至305克標準煤以內。對鋼鐵、焦炭等行業的燃煤窯爐以及集中供熱、大型燃煤鍋爐實施節能提效改造。全面淘汰小型燃煤鍋爐,到2018年10月底前,農村地區實現全省范圍35蒸噸/小時以下鍋爐“無煤化”,保留的35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完成節能環保改造,達到國家和省污染物排放和能效標準。實施城鎮化節能升級改造工程。對企業用能較為集中的園區、將生產用蒸汽和熱水供應納入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利用工業余熱。重點抓好200家重點用煤企業、50個重點用煤縣,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和能源消費總量。
2.大力推進煤炭清潔化。加快省內煤礦原煤洗選設施升級改造,到2020年省內原煤入洗率達到80%以上,嚴格控制劣質煤流入。推廣清潔高效燃煤技術,推進大型清潔高效燃煤供熱站和熱電聯產建設。加快建設潔凈型煤生產配送中心和配送網絡,優化邊遠山區潔凈型煤生產配送體系,大力推廣潔凈型煤及配套專用爐具,保障潔凈型煤替代分散燃煤。
3.著力實施煤炭替代化。加強清潔能源供應保障,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7%;擴大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供應能力,到2020年管道氣源保供能力達到300億立方米以上,海上LNG接卸能力達到1300萬噸左右,建成LNG儲氣調峰設施50萬立方米(水容積)以上,爭取每縣(市、區)擁有2座以上220千伏變電站。強力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加快實施集中供熱覆蓋、氣代煤、電代煤、可再生能源“四個替代”,到2017年10月底前,廊坊、保定禁煤區實現除電煤、集中供熱和原料用煤外燃煤“清零”;到2020年,全省縣城及以上城市集中供暖和清潔能源供暖率達到95%以上,全省農村清潔采暖面積達到70%以上,全省壓減散煤3000萬噸,平原區域農村散煤基本實現“清零”,山壩等邊遠區域農村散煤總量控制在800萬噸以內。
(二)余熱余壓利用工程
開展電力、鋼鐵、水泥、玻璃等高耗能行業企業能量梯級利用和用能系統整體優化改造。推進余熱余壓利用,提高余熱余壓回收利用效率,特別是提高中小型企業余熱余壓利用率。大力推進發電、鋼鐵、化工等行業低品位余熱利用項目建設。選擇5-10個具備條件的單位開展余熱暖民項目示范。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鼓勵優先選用工業余熱供暖。到2020年,全省低品位余熱利用率提高30個百分點,供熱面積到達2.5億平方米,年節能量達到500萬噸標準煤。
(三)電機(變壓器)節能工程
加大推動落后電機、高耗能變壓器等淘汰更新力度,鼓勵采用高效電動機、風機、壓縮機、水泵、變壓器等替代低效設備,促其能效指標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鼓勵使用能效等級為1級、2級的電機和變壓器。對電機及風機、水泵、空壓機等拖動系統進行優化,實施高壓變頻調速、永磁調速、內反饋調速、柔性傳動、無功補償、電能質量綜合治理等節能改造,提高系統整體運行效率。實施配電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選擇一批礦山、建材、化工等行業企業電機裝機總容量3萬千瓦以上電機系統示范改造。到2020年,電機系統運行效率比2015年提高10個百分點,實現節能量250萬噸標準煤。
(四)節能產品推廣工程
開展節能產品推廣行動,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重點推廣高效節能家電、灶具、熱水器、LED照明產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效電機等,積極推進技術成熟的半導體通用照明產品的推廣應用。以公共照明領域為突破口,重點改造城市道路(隧道)照明,力爭建成20條LED照明示范路,創建10個LED照明示范縣。探索建立市場化節能產品長效推廣機制,加大推廣力度,強化監督檢查。實施節能產品推廣“千百十”行動,“十三五”期間推廣半導體照明產品1000萬只、節能家電100萬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10萬輛,形成100億千瓦時(折33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