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李克強曾說過,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改革,那么在消化積累了十年的產能過剩和資產泡沫的2015年則是一個在刀尖上舔血的時刻。
中國經濟在2014年逐漸適應了從高速增長換檔到中低速,第三季度GDP增速為7.3%已降至六年以來低點。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還將低于2014年,這基本已成業界共識。2015年或將是中國經濟z*困難的一年。
在不久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11月宏觀經濟數據密集披露。先是12月8日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增速大幅低于市場預期,其中進口同比下降6.7%。國家統計局12月 10日發布的數據也顯示,11月CPI(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1.4%,創5年來新低;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同比下降2.7%,連續33個月同比負增長。
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12月PMI初值降至49.5,半年來s*次跌破枯榮線。
相關數據表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正在加大,通貨緊縮風險或已隱現。
在央行11月下旬宣布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下調0.4個百分點和0.25個百分點,并將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大為1.2倍,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之前,外界對于應否降息就多有討論,一些觀點認為定向政策支持應繼續,但不宜再寬松。
降息之后,短期實體經濟并未受益,反而是虛擬經濟極度火爆,大量資金涌入股市,令A股連續上漲,由于虛擬融資需求強勁,貨幣利率大幅飆升。這亦成為部分人詬病更寬松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復蘇難以產生積極作用,乃至對經濟再平衡不利的重要理由之一。
中國現時的通縮其實是對過去十年黃金增長產能過大的一種消化,因此必須采取多維度、立體化的政策。
而到2015年,中國經濟將繼續延續2014年的通縮和低迷,并存在崩盤危機。
在《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中,中國社科院認為2014年中國GDP增長有望達到7.3%,2015年增速預估7%左右。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藍皮書副主編李雪松說,之所以預測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為7%左右,主要基于幾點考慮:外需難以顯著提升、消費總體平穩、投資因制造業產能過剩及創新技術相對不足、房地產庫存較高、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制約等因素影響,且投資回報率在不斷降低。
產能過剩
李雪松分析說,盡管近年來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取得積極成效,但由于產能過剩問題長期積累,前期投入形成的新產能仍在陸續釋放,產能過剩問題仍將是影響2015年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
他說,目前,煤炭、鋼鐵等傳統行業產能相對國內市場需求超出較多,行業虧損面較大,化解產能過剩任重而道遠,必然會繼續影響2015年的經濟增長。
本月初,受母公司臺灣勝華集團結構調整影響,該集團在東莞東城和松山湖的兩家子公司——萬士達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聯勝(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將于近期正式停工停產,并積極尋求整合重組。兩家企業現有員工約7000人,后續的員工保障問題備受關注。
萬事達無論如何都不屬于低端制造業,應該屬于中端制造業,而中國的制造業中,以低端和中端為主,高端基本沒有。現在的危機,已經不是低端,而是擴展到中端。
中國過去三十年,開啟了工業化,未來的前途是提升工業化的水平,穩固低端,強化中端,向高端進軍,這是中國經濟的前途所在。
如果低端破了,中端也接著破,經濟的前途可想而知。
經濟學家如松表示,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今天中國的管理水平和科技進步水平,完全不足以支撐今天的生產要素價格。
生產要素價格包括很多,土地房屋價格、資本價格(利率和匯率)、勞動力價格、稅收水平等等,都屬于這個范疇,當你的管理水平和科技進步水平不足以支撐這些生產要素價格的時候,意味著資本投資收益率很低甚至是負數,結果自然是企業破產。
管理水平的主體是體制的效率,效率提升以后,可以削減稅收水平,支撐企業的發展,沒有體制改革就不可能實現;管理效率的提升也和文化密切相關,以家庭為單位的文化氛圍和現代科技的要求并不相符。
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s*先需要股權合理,期望追趕世界先進的管理水平,s*先需要摘掉腦袋上的官帽。科技水平的提升更是厚積薄發的過程,關系到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文化體制的改革,即便今天全力以赴去做,短期也不會有什么效果的。
資產泡沫
《人民銀行工作論文》對外發布的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報告預計,2015年我國實際GDP增速將略微放緩至7.1%,主要下行壓力來自于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減速。
申銀萬國預計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將下滑至5%-8%,摩根大通報告預計,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長率可能為5%~6%,較預計的2014年增速進一步放緩。這會對土地出讓收入和相關行業的需求造成進一步打壓。
李慧勇借用了2014年10月申銀萬國一份宏觀研報的觀點稱,2015年中國經濟能否全面出清,將面臨z*為關鍵的一年,房地產下行是主要風險。如果房地產市場出清,金融市場出清,全面深化改革落實,有可能呈現先破再立或者邊破邊立的格局,盡管經濟增長率會回落到7.2%左右。
央行研究局s*席經濟學家馬駿在12月12日的工作報告中亦表示,房地產投資繼續放緩,將成為除國際因素之外,影響2015年經濟增長的主要不確定因素。他預估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是7.4%,2015年料降低至7.1%。
“全面出清的含義就是明年可能是z*壞的一年,之后風險相對可控些,日子會相對好過些。但假如中國經濟不能經受住房地產等的挑戰,也可能前功盡棄,7年(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努力推倒重來。”李慧勇表示。
如松說,中國需要主動刺破資產泡沫,自己收割自己,這自然帶來財政、就業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甚至會在經濟規模上倒退三五年。但只要保下了制造業,中國過去三十年的工業化就是成功的,這些困難可以通過加強對困難群體的支持渡過去。有了企業,大肆建設的鐵公雞就可以發揮效用,再加上向高端制造業挺進,前途依舊光明。
“如果持續保資產泡沫,俄羅斯遠東地區到今天還有前蘇聯時期修建的、已經廢棄的鐵路和車站,這就是中國的前景,沒有了企業,這些都無用。當中國沒有了制造業,只剩下房地產和沒有效用的鐵公雞的時候,倒退的可能絕不是三五年,甚至過去三十年的努力毀于一旦。俄羅斯的盧布貶值已經讓俄羅斯在過去幾年白干了,在貨幣崩盤之后,倒退幾十年有什么稀奇?前蘇聯的場景歷歷在目。”如松表示。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如果因為經濟杠桿率不斷提高,出現了像日本90年的崩盤和美國2008年以及z*近歐洲的資產負債表危機的話,中國的情況要比日本要慘,同時警示中國是存在這種系統危險的可能性的。
他表示,現在經濟面臨的z*大問題是缺乏效率,是結構存在著失衡。如果繼續用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造成的結果是產能過剩,需求不足。更加深遠的可看到的是,超量的投資、超量的耗費資源,造成整個國民經濟欠賬太多,寅吃卯糧,宏觀經濟杠桿率太高,以至于負債的快速增加造成了實際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如跑路企業的增加,表明杠桿率進一步提高對于整體經濟來說是很危險的。
對此,吳敬璉表示,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短期的調整是必要的。“一個是為了防止減速過快,另外防止爆發系統性的危機,就是說出現崩盤,所以這種短期調節是必要的,但總的方向看,不應該采取強刺激政策應該是可以肯定的。”他說。
而從外部環境來看,由于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2015年年中可能加息,美國利率水平提高,美元走強,或將導致資金流出,對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構成不可忽視的影響。近期,因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和中國央行降息等,從12月5日至18日兩周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從6.1527降至6.2163,貶值幅度超過1%。
另外,2015年也是改革深入的一年,管理層將由投資主導的中國經濟轉變為以消費為主導。改變必然,但會陣痛。
當然改革也會帶來新氣象,新常態。2015年同時也是轉型的一年,中國經濟將露出一些新的萌芽。
s*先,中國經濟將變“輕”。從今往后中國財富大規模的增長將告別重型化,而是和新實業、新消費、互聯網與新金融有關。
“一方面是只依賴于土地、勞動力等成本優勢的中小企業大面積倒閉,另一方面是能夠利用一些新的消費手段和商業模式獲利的企業在大幅度增長”,財經作家吳曉波稱,用互聯網模式做傳統行業,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和消費者的關系,做動態定制化讓產品擺脫成本的依賴,這樣的新實業都獲得了高額的利潤空間。
在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下,過去那種依賴拼規模、拼產量、拼價格的單純制造發展模式正在逐步走進死胡同。求新求變,中國企業在加快向價值鏈上游邁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但這些剛剛萌芽的新常態在2015年還是難以形成強大的力量從而在宏觀面上難以改變中國2015年經濟的悲觀面。
李克強曾說過,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改革,那么在消化積累了十年的產能過剩和資產泡沫的2015年則是一個在刀尖上舔血的時刻。
【壓縮機網】李克強曾說過,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改革,那么在消化積累了十年的產能過剩和資產泡沫的2015年則是一個在刀尖上舔血的時刻。
中國經濟在2014年逐漸適應了從高速增長換檔到中低速,第三季度GDP增速為7.3%已降至六年以來低點。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還將低于2014年,這基本已成業界共識。2015年或將是中國經濟z*困難的一年。
在不久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11月宏觀經濟數據密集披露。先是12月8日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增速大幅低于市場預期,其中進口同比下降6.7%。國家統計局12月 10日發布的數據也顯示,11月CPI(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1.4%,創5年來新低;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同比下降2.7%,連續33個月同比負增長。
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12月PMI初值降至49.5,半年來s*次跌破枯榮線。
相關數據表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正在加大,通貨緊縮風險或已隱現。
在央行11月下旬宣布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下調0.4個百分點和0.25個百分點,并將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大為1.2倍,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之前,外界對于應否降息就多有討論,一些觀點認為定向政策支持應繼續,但不宜再寬松。
降息之后,短期實體經濟并未受益,反而是虛擬經濟極度火爆,大量資金涌入股市,令A股連續上漲,由于虛擬融資需求強勁,貨幣利率大幅飆升。這亦成為部分人詬病更寬松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復蘇難以產生積極作用,乃至對經濟再平衡不利的重要理由之一。
中國現時的通縮其實是對過去十年黃金增長產能過大的一種消化,因此必須采取多維度、立體化的政策。
而到2015年,中國經濟將繼續延續2014年的通縮和低迷,并存在崩盤危機。
在《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中,中國社科院認為2014年中國GDP增長有望達到7.3%,2015年增速預估7%左右。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藍皮書副主編李雪松說,之所以預測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為7%左右,主要基于幾點考慮:外需難以顯著提升、消費總體平穩、投資因制造業產能過剩及創新技術相對不足、房地產庫存較高、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制約等因素影響,且投資回報率在不斷降低。
產能過剩
李雪松分析說,盡管近年來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取得積極成效,但由于產能過剩問題長期積累,前期投入形成的新產能仍在陸續釋放,產能過剩問題仍將是影響2015年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
他說,目前,煤炭、鋼鐵等傳統行業產能相對國內市場需求超出較多,行業虧損面較大,化解產能過剩任重而道遠,必然會繼續影響2015年的經濟增長。
本月初,受母公司臺灣勝華集團結構調整影響,該集團在東莞東城和松山湖的兩家子公司——萬士達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聯勝(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將于近期正式停工停產,并積極尋求整合重組。兩家企業現有員工約7000人,后續的員工保障問題備受關注。
萬事達無論如何都不屬于低端制造業,應該屬于中端制造業,而中國的制造業中,以低端和中端為主,高端基本沒有。現在的危機,已經不是低端,而是擴展到中端。
中國過去三十年,開啟了工業化,未來的前途是提升工業化的水平,穩固低端,強化中端,向高端進軍,這是中國經濟的前途所在。
如果低端破了,中端也接著破,經濟的前途可想而知。
經濟學家如松表示,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今天中國的管理水平和科技進步水平,完全不足以支撐今天的生產要素價格。
生產要素價格包括很多,土地房屋價格、資本價格(利率和匯率)、勞動力價格、稅收水平等等,都屬于這個范疇,當你的管理水平和科技進步水平不足以支撐這些生產要素價格的時候,意味著資本投資收益率很低甚至是負數,結果自然是企業破產。
管理水平的主體是體制的效率,效率提升以后,可以削減稅收水平,支撐企業的發展,沒有體制改革就不可能實現;管理效率的提升也和文化密切相關,以家庭為單位的文化氛圍和現代科技的要求并不相符。
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s*先需要股權合理,期望追趕世界先進的管理水平,s*先需要摘掉腦袋上的官帽。科技水平的提升更是厚積薄發的過程,關系到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文化體制的改革,即便今天全力以赴去做,短期也不會有什么效果的。
資產泡沫
《人民銀行工作論文》對外發布的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報告預計,2015年我國實際GDP增速將略微放緩至7.1%,主要下行壓力來自于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減速。
申銀萬國預計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將下滑至5%-8%,摩根大通報告預計,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長率可能為5%~6%,較預計的2014年增速進一步放緩。這會對土地出讓收入和相關行業的需求造成進一步打壓。
李慧勇借用了2014年10月申銀萬國一份宏觀研報的觀點稱,2015年中國經濟能否全面出清,將面臨z*為關鍵的一年,房地產下行是主要風險。如果房地產市場出清,金融市場出清,全面深化改革落實,有可能呈現先破再立或者邊破邊立的格局,盡管經濟增長率會回落到7.2%左右。
央行研究局s*席經濟學家馬駿在12月12日的工作報告中亦表示,房地產投資繼續放緩,將成為除國際因素之外,影響2015年經濟增長的主要不確定因素。他預估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是7.4%,2015年料降低至7.1%。
“全面出清的含義就是明年可能是z*壞的一年,之后風險相對可控些,日子會相對好過些。但假如中國經濟不能經受住房地產等的挑戰,也可能前功盡棄,7年(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努力推倒重來。”李慧勇表示。
如松說,中國需要主動刺破資產泡沫,自己收割自己,這自然帶來財政、就業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甚至會在經濟規模上倒退三五年。但只要保下了制造業,中國過去三十年的工業化就是成功的,這些困難可以通過加強對困難群體的支持渡過去。有了企業,大肆建設的鐵公雞就可以發揮效用,再加上向高端制造業挺進,前途依舊光明。
“如果持續保資產泡沫,俄羅斯遠東地區到今天還有前蘇聯時期修建的、已經廢棄的鐵路和車站,這就是中國的前景,沒有了企業,這些都無用。當中國沒有了制造業,只剩下房地產和沒有效用的鐵公雞的時候,倒退的可能絕不是三五年,甚至過去三十年的努力毀于一旦。俄羅斯的盧布貶值已經讓俄羅斯在過去幾年白干了,在貨幣崩盤之后,倒退幾十年有什么稀奇?前蘇聯的場景歷歷在目。”如松表示。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如果因為經濟杠桿率不斷提高,出現了像日本90年的崩盤和美國2008年以及z*近歐洲的資產負債表危機的話,中國的情況要比日本要慘,同時警示中國是存在這種系統危險的可能性的。
他表示,現在經濟面臨的z*大問題是缺乏效率,是結構存在著失衡。如果繼續用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造成的結果是產能過剩,需求不足。更加深遠的可看到的是,超量的投資、超量的耗費資源,造成整個國民經濟欠賬太多,寅吃卯糧,宏觀經濟杠桿率太高,以至于負債的快速增加造成了實際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如跑路企業的增加,表明杠桿率進一步提高對于整體經濟來說是很危險的。
對此,吳敬璉表示,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短期的調整是必要的。“一個是為了防止減速過快,另外防止爆發系統性的危機,就是說出現崩盤,所以這種短期調節是必要的,但總的方向看,不應該采取強刺激政策應該是可以肯定的。”他說。
而從外部環境來看,由于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2015年年中可能加息,美國利率水平提高,美元走強,或將導致資金流出,對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構成不可忽視的影響。近期,因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和中國央行降息等,從12月5日至18日兩周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從6.1527降至6.2163,貶值幅度超過1%。
另外,2015年也是改革深入的一年,管理層將由投資主導的中國經濟轉變為以消費為主導。改變必然,但會陣痛。
當然改革也會帶來新氣象,新常態。2015年同時也是轉型的一年,中國經濟將露出一些新的萌芽。
s*先,中國經濟將變“輕”。從今往后中國財富大規模的增長將告別重型化,而是和新實業、新消費、互聯網與新金融有關。
“一方面是只依賴于土地、勞動力等成本優勢的中小企業大面積倒閉,另一方面是能夠利用一些新的消費手段和商業模式獲利的企業在大幅度增長”,財經作家吳曉波稱,用互聯網模式做傳統行業,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和消費者的關系,做動態定制化讓產品擺脫成本的依賴,這樣的新實業都獲得了高額的利潤空間。
在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下,過去那種依賴拼規模、拼產量、拼價格的單純制造發展模式正在逐步走進死胡同。求新求變,中國企業在加快向價值鏈上游邁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但這些剛剛萌芽的新常態在2015年還是難以形成強大的力量從而在宏觀面上難以改變中國2015年經濟的悲觀面。
李克強曾說過,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改革,那么在消化積累了十年的產能過剩和資產泡沫的2015年則是一個在刀尖上舔血的時刻。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