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進入2017年,鐵礦石、煤炭、天然橡膠、造紙、鋼鐵、有色金屬等多種原材料迎來“集體漲價”風潮,牽動著市場神經。尤其近幾個月,上游原材料價格更是持續走高,倒逼終端產品頻出漲價“動作”,以此消化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
記得上一波漲價是在2016年12月份,在2017年的8月底,又開始了新的一波漲價潮。
此輪漲價主要受到幾方面因素的影響,s*先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通過去產能,從而改善了國內過剩產能市場的供求關系,比如鋼鐵行業,去年國家對鋼材行業進行整頓的時候,因為去產能造成了價格的暴漲,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五月份,鋼材的價格上漲了60%~70%,鋼鐵價格始終居高不下,造成了電機產品的價格上漲。通過近年來的結構性改革,使國內鋼材價格有所回升,企業效益有所改善,但是,短時間內鋼價快速的上漲,不利于鋼鐵工業的健康發展。這不乏也有市場炒作的因素。
另一方面,此輪價格上漲的z*重要因素,與近期不斷加大的環保整治力度直接相關。從去年的11、12月份開始,隨著環保整治工作的深入,深加工、鑄件、電機行業的很多企業都因為環保問題提前停產,年后的復工也比較困難。
目前環保督查力度大,范圍廣。早在2015年7月,中央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就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督察工作將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形式,對省區市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級黨委政府部門。
當年12月31日至次年2月4日期間,中央環保督察試點在河北展開。時隔5個月,s*批8個中央環保督察組相繼進駐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開展督察工作。
此后,2016年11月下旬至12月底,第二批7個中央環保督察組分別對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陜西、甘肅等省份進行了督察。今年4月下旬至5月底,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進駐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7省份。本批組建的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將陸續進駐吉林、浙江、山東、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團)開展督察,進駐時間約1個月左右。
8月7日下午,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率先進駐四川省開展督察工作,也標志著第四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至此,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將實現對全國各省(區、市)全覆蓋。
環保壓力的加大也使得再生金屬行業面臨困境,環保壓力導致一些企業的停產,再生金屬的回收和拆解量下降,導致再生金屬的緊缺,進一步加劇上游銅、鋁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根據專家分析,此輪“漲價潮”或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成本增加,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就會被擠壓,這樣會使企業在生產產品時大力控制生產成本,用低劣甚至偽劣的原材料進行生產,以次充好,當然這些企業實際上也是“玩火自焚”,z*終會被市場淘汰;另一方面,壓力同樣可以轉化為動力,促使一些中小企業于困境中創新求變,在漲價大潮中強大自身,發展成精銳型企業。
1)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困境,創新求變,盡快轉型升級,才能更好的生存。原材料“漲價潮”來襲,企業必然s*當其沖。從理論上來講,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中小企業而言是挑戰,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空間勢必變小,這時,企業要是提高售價渡過難關,就可能失去原有的價格競爭優勢;要是不提高產品價格,維持原價的話,就會面臨成本增加,利潤擠壓。因此,原材料價格上漲讓部分中小企業進退兩難。
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不斷攀升,購買同樣的原材料,企業需要付出更多資金,一直以來,部分中小企業靠銀行借貸維持生存,公司里的流動資金不足,因公司信譽不足又很難從銀行借貸,資金困難是導致企業倒閉潮的關鍵因素。長期以來,多數中小企業憑借價格優勢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以此來跟大型企業相抗衡,現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必然帶動成品價格上漲,使得低端產品和中高端產品價格差大大縮小,而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自然會放棄沒有價格優勢的小品牌產品,選擇大品牌產品,這無疑會減少中小企業產品銷量。
2)行業有望迎來一場重新洗牌,大企業要加強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立足龍頭地位。業內專家表示,同往次“漲價潮”一樣,這次“漲價潮”過后,國內多數行業格局或將出現新變化,中小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行業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升,強者恒強,行業有望迎來一場重新洗牌。沖走那些深陷價格戰的中小企業,留下能經住市場考驗的品牌企業,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此外,2017年年初新一輪的環保督查,使得生產工藝不達標的企業也難以生存,很可能會迎來一批中小企業的倒閉。據業內人士預測,在經過這次“漲價潮”后,行業的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優勢明顯,中小企業面臨創新升級新挑戰。
記得上一波漲價是在2016年12月份,在2017年的8月底,又開始了新的一波漲價潮。
此輪漲價主要受到幾方面因素的影響,s*先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通過去產能,從而改善了國內過剩產能市場的供求關系,比如鋼鐵行業,去年國家對鋼材行業進行整頓的時候,因為去產能造成了價格的暴漲,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五月份,鋼材的價格上漲了60%~70%,鋼鐵價格始終居高不下,造成了電機產品的價格上漲。通過近年來的結構性改革,使國內鋼材價格有所回升,企業效益有所改善,但是,短時間內鋼價快速的上漲,不利于鋼鐵工業的健康發展。這不乏也有市場炒作的因素。
另一方面,此輪價格上漲的z*重要因素,與近期不斷加大的環保整治力度直接相關。從去年的11、12月份開始,隨著環保整治工作的深入,深加工、鑄件、電機行業的很多企業都因為環保問題提前停產,年后的復工也比較困難。
目前環保督查力度大,范圍廣。早在2015年7月,中央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就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督察工作將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形式,對省區市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級黨委政府部門。
當年12月31日至次年2月4日期間,中央環保督察試點在河北展開。時隔5個月,s*批8個中央環保督察組相繼進駐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開展督察工作。
此后,2016年11月下旬至12月底,第二批7個中央環保督察組分別對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陜西、甘肅等省份進行了督察。今年4月下旬至5月底,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進駐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7省份。本批組建的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將陸續進駐吉林、浙江、山東、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團)開展督察,進駐時間約1個月左右。
8月7日下午,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率先進駐四川省開展督察工作,也標志著第四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至此,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將實現對全國各省(區、市)全覆蓋。
環保壓力的加大也使得再生金屬行業面臨困境,環保壓力導致一些企業的停產,再生金屬的回收和拆解量下降,導致再生金屬的緊缺,進一步加劇上游銅、鋁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根據專家分析,此輪“漲價潮”或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成本增加,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就會被擠壓,這樣會使企業在生產產品時大力控制生產成本,用低劣甚至偽劣的原材料進行生產,以次充好,當然這些企業實際上也是“玩火自焚”,z*終會被市場淘汰;另一方面,壓力同樣可以轉化為動力,促使一些中小企業于困境中創新求變,在漲價大潮中強大自身,發展成精銳型企業。
1)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困境,創新求變,盡快轉型升級,才能更好的生存。原材料“漲價潮”來襲,企業必然s*當其沖。從理論上來講,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中小企業而言是挑戰,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空間勢必變小,這時,企業要是提高售價渡過難關,就可能失去原有的價格競爭優勢;要是不提高產品價格,維持原價的話,就會面臨成本增加,利潤擠壓。因此,原材料價格上漲讓部分中小企業進退兩難。
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不斷攀升,購買同樣的原材料,企業需要付出更多資金,一直以來,部分中小企業靠銀行借貸維持生存,公司里的流動資金不足,因公司信譽不足又很難從銀行借貸,資金困難是導致企業倒閉潮的關鍵因素。長期以來,多數中小企業憑借價格優勢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以此來跟大型企業相抗衡,現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必然帶動成品價格上漲,使得低端產品和中高端產品價格差大大縮小,而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自然會放棄沒有價格優勢的小品牌產品,選擇大品牌產品,這無疑會減少中小企業產品銷量。
2)行業有望迎來一場重新洗牌,大企業要加強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立足龍頭地位。業內專家表示,同往次“漲價潮”一樣,這次“漲價潮”過后,國內多數行業格局或將出現新變化,中小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行業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升,強者恒強,行業有望迎來一場重新洗牌。沖走那些深陷價格戰的中小企業,留下能經住市場考驗的品牌企業,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此外,2017年年初新一輪的環保督查,使得生產工藝不達標的企業也難以生存,很可能會迎來一批中小企業的倒閉。據業內人士預測,在經過這次“漲價潮”后,行業的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優勢明顯,中小企業面臨創新升級新挑戰。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