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塑料制品遭遇“生死線”
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和領域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
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2025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近日,北京市場監管局重點在農貿市場、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場所,開展為期3個月的塑料袋專項整治行動,對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及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等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查處。
無獨有偶。海南省計劃從4月1日起,花8個月的時間,分步驟、分階段組織重點行業和場所率先開展“禁塑”試點工作,為12月1日全省正式全面“禁塑”打好基礎。
6月3日,河南省印發《加快白色污染治理 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缎袆臃桨浮废绕谶x擇基礎條件好、具有代表性的鄭州、洛陽、濮陽、許昌等4個城市開展試點示范,積極探索塑料制品禁限管控模式,逐步推廣到各市縣。規定在全省范圍內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批塑料制品:包括使用量巨大的超薄塑料袋、超薄聚乙烯農用地膜、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禁止進口廢塑料等“洋垃圾”或以醫療廢物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逐步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牙膏、沐浴露等日化產品,防止“看不見”的白色污染。
2020年,對很多塑料制品而言將是“生死線”。到2020年底,我國將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針對當前塑料制品帶來的“白色污染”,今年以來,國家和地方層面均出臺了一攬子新政。先是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被譽為2008年“限塑令”的升級版,明確提出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時間表;隨后,國家發改委又出臺了《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禁塑目錄》);將于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則規定,未遵守國家有關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規定的,將處以一萬至十萬元的罰款。
從“限塑”到強化“禁限”到細化法律責任,我國對塑料污染的治理正在有力有序推進中。
塑料制品回收率極低污染大
我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與消費國。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和新興業態發展,塑料制品特別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消耗量持續上升。
2018年我國塑料制品業規模以上企業有15571家,累計完成產量6042.15萬噸,同比增長1.1%;累計完成主營收入1.8萬億元,同比增長5.04%。從業人數約400萬人。中國每年的塑料消費超過1億噸,約占全球消費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首位,人均消費也達到了驚人的82公斤。塑料制品大規模使用,回收上的良性循環卻沒有跟上。“約80%的塑料包裝在一年內被廢棄。”有業內人士稱。
據相關數據,中國每年廢棄塑料約4000萬~4500萬噸,回收利用廢塑料約2000萬~2500萬噸。雖然有2000萬噸左右進入垃圾處理系統,但仍有5%~10%被有意或無意地釋放到自然環境中,這些廢棄物中多數為塑料包裝制品,尤其是一次性用品。發達國家如美國、歐盟、日本的塑料回收利用率高達50%以上,但發展中國家的塑料回收利用率卻僅有20%左右。
《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征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我國快遞行業共消耗塑料類包裝材料85.18萬噸。塑料包裝廢棄物中,僅1.77萬噸會被再生利用。由于絕大部分廢棄塑料回收利潤低,99%的快遞廢棄塑料會被混入生活垃圾中,最終被焚燒或填埋。
“升級版‘限塑令’主要針對的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對環境的危害,促進塑料制品的易回收、可循環、減量化。”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塑料循環分會會長、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教授表示,與以往不同的是,《意見》還明確設置了完成任務的時間節點:今年開始,率先在部分地區和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杜歡政說,《固廢法》根據我國當前固體廢物處置現狀,針對違反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禁限”的行為,規定了具體的法律責任以及罰款金額。這是對“禁限”行為的規范,細化法律責任,使得處罰有法可依,執法更具可操作性。
源頭減量與末端分類、回收并重
《意見》對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都提出了禁止、限制使用的具體范圍和時間表。比如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
隨后,《禁塑目錄》提出了更為詳細的品種、使用范圍等規定,并要求目錄涉及品類細化標準將根據實施情況動態調整。
零廢棄聯盟政策顧問毛達博士表示,解決塑料污染,光靠分類、回收是不夠的,必須有源頭減量措施?!兑庖姟访鞔_禁止、限制一部分塑料產品,從源頭上阻斷這些產品的生產,這有利于減輕末端塑料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的壓力。
毛達指出,納入《禁塑目錄》的塑料制品,主要是國內使用量大、污染較為嚴重以及前期有減量經驗的塑料制品,比如2019年7月開始,上海在賓館限制使用的“六小件”等。
此外,《禁塑目錄》制定時,也參考了國際“禁塑”的相關規定。2019年5月,歐盟版“禁塑令”正式生效,規定到2021年將禁止使用有替代品的一次性塑料產品,其中包括塑料吸管、一次性餐具、棉簽等,成員國要在2029年之前實現回收90%飲料瓶。塑料吸管、一次性餐具和棉簽等也被列入《禁塑目錄》。
限塑變禁塑對空壓機影響巨大
塑料制品分為吹塑和注塑兩種。注塑成型是用注射機的螺桿或柱塞使筒內的熔料,經注射機噴嘴、模具的澆注系統,注入形腔而固化成型的。吹塑是將擠出的熔融塑料毛坯,置于模具內,借助壓縮空氣吹脹而貼于型腔壁上,經冷卻硬化為塑件。
根據塑料加工工藝特點,空壓機主要用于吹塑環節。在該環節,壓縮空氣使型坯緊貼模腔壁,同時也起冷卻作用。空氣壓力一般在0.2-1MPa,個別可達2MPa。充氣壓力與塑料品種、型坯溫度、型坯壁厚、模具溫度、制品大小、型坯吹脹比有關。吹塑空氣壓力略大于注射吹塑的充氣壓力,在0.3-1MPa范圍內,視塑料材料而定,如PET瓶吹塑空氣的壓力只有20-30Pa。吹塑空氣應以不含油和水滴,其壓力足以吹脹型坯得到輪廓明顯和字母花紋清晰的制品為原則。
不管是《意見》還是《行動方案》,禁止、限制主要對象——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袋等都較薄,所以以吹塑為主,這就極大地降低了吹塑生產對空壓機的需求。盡管限塑、禁塑對象中,還有一部分屬于注塑產品,它們的生產雖無壓縮空氣直接參與,但是生產中儀器儀表等的驅動,依然需要空壓機來提供壓縮空氣。而全國僅規模以上塑料制品企業就有上萬家,微小企業就更多了,它們對空壓機的需求數量不可小覷。若失去三分之一用戶,就有近萬臺的市場損失。
【壓縮機網】塑料制品遭遇“生死線”
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和領域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
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2025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塑料制品“大限”將至 空壓機市場減量超預期](/uploadfile/2020/0714/20200714085119825.png)
近日,北京市場監管局重點在農貿市場、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場所,開展為期3個月的塑料袋專項整治行動,對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及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等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查處。
無獨有偶。海南省計劃從4月1日起,花8個月的時間,分步驟、分階段組織重點行業和場所率先開展“禁塑”試點工作,為12月1日全省正式全面“禁塑”打好基礎。
6月3日,河南省印發《加快白色污染治理 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缎袆臃桨浮废绕谶x擇基礎條件好、具有代表性的鄭州、洛陽、濮陽、許昌等4個城市開展試點示范,積極探索塑料制品禁限管控模式,逐步推廣到各市縣。規定在全省范圍內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批塑料制品:包括使用量巨大的超薄塑料袋、超薄聚乙烯農用地膜、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禁止進口廢塑料等“洋垃圾”或以醫療廢物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逐步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牙膏、沐浴露等日化產品,防止“看不見”的白色污染。
2020年,對很多塑料制品而言將是“生死線”。到2020年底,我國將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針對當前塑料制品帶來的“白色污染”,今年以來,國家和地方層面均出臺了一攬子新政。先是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被譽為2008年“限塑令”的升級版,明確提出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時間表;隨后,國家發改委又出臺了《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禁塑目錄》);將于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則規定,未遵守國家有關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規定的,將處以一萬至十萬元的罰款。
從“限塑”到強化“禁限”到細化法律責任,我國對塑料污染的治理正在有力有序推進中。
![塑料制品“大限”將至 空壓機市場減量超預期](/uploadfile/2020/0714/20200714085153971.png)
塑料制品回收率極低污染大
我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與消費國。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和新興業態發展,塑料制品特別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消耗量持續上升。
2018年我國塑料制品業規模以上企業有15571家,累計完成產量6042.15萬噸,同比增長1.1%;累計完成主營收入1.8萬億元,同比增長5.04%。從業人數約400萬人。中國每年的塑料消費超過1億噸,約占全球消費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首位,人均消費也達到了驚人的82公斤。塑料制品大規模使用,回收上的良性循環卻沒有跟上。“約80%的塑料包裝在一年內被廢棄。”有業內人士稱。
![塑料制品“大限”將至 空壓機市場減量超預期](/uploadfile/2020/0714/20200714085308316.jpg)
據相關數據,中國每年廢棄塑料約4000萬~4500萬噸,回收利用廢塑料約2000萬~2500萬噸。雖然有2000萬噸左右進入垃圾處理系統,但仍有5%~10%被有意或無意地釋放到自然環境中,這些廢棄物中多數為塑料包裝制品,尤其是一次性用品。發達國家如美國、歐盟、日本的塑料回收利用率高達50%以上,但發展中國家的塑料回收利用率卻僅有20%左右。
《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征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我國快遞行業共消耗塑料類包裝材料85.18萬噸。塑料包裝廢棄物中,僅1.77萬噸會被再生利用。由于絕大部分廢棄塑料回收利潤低,99%的快遞廢棄塑料會被混入生活垃圾中,最終被焚燒或填埋。
“升級版‘限塑令’主要針對的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對環境的危害,促進塑料制品的易回收、可循環、減量化。”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塑料循環分會會長、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教授表示,與以往不同的是,《意見》還明確設置了完成任務的時間節點:今年開始,率先在部分地區和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杜歡政說,《固廢法》根據我國當前固體廢物處置現狀,針對違反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禁限”的行為,規定了具體的法律責任以及罰款金額。這是對“禁限”行為的規范,細化法律責任,使得處罰有法可依,執法更具可操作性。
源頭減量與末端分類、回收并重
《意見》對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都提出了禁止、限制使用的具體范圍和時間表。比如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
隨后,《禁塑目錄》提出了更為詳細的品種、使用范圍等規定,并要求目錄涉及品類細化標準將根據實施情況動態調整。
零廢棄聯盟政策顧問毛達博士表示,解決塑料污染,光靠分類、回收是不夠的,必須有源頭減量措施?!兑庖姟访鞔_禁止、限制一部分塑料產品,從源頭上阻斷這些產品的生產,這有利于減輕末端塑料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的壓力。
毛達指出,納入《禁塑目錄》的塑料制品,主要是國內使用量大、污染較為嚴重以及前期有減量經驗的塑料制品,比如2019年7月開始,上海在賓館限制使用的“六小件”等。
此外,《禁塑目錄》制定時,也參考了國際“禁塑”的相關規定。2019年5月,歐盟版“禁塑令”正式生效,規定到2021年將禁止使用有替代品的一次性塑料產品,其中包括塑料吸管、一次性餐具、棉簽等,成員國要在2029年之前實現回收90%飲料瓶。塑料吸管、一次性餐具和棉簽等也被列入《禁塑目錄》。
限塑變禁塑對空壓機影響巨大
塑料制品分為吹塑和注塑兩種。注塑成型是用注射機的螺桿或柱塞使筒內的熔料,經注射機噴嘴、模具的澆注系統,注入形腔而固化成型的。吹塑是將擠出的熔融塑料毛坯,置于模具內,借助壓縮空氣吹脹而貼于型腔壁上,經冷卻硬化為塑件。
![塑料制品“大限”將至 空壓機市場減量超預期](/uploadfile/2020/0714/20200714085308214.jpg)
根據塑料加工工藝特點,空壓機主要用于吹塑環節。在該環節,壓縮空氣使型坯緊貼模腔壁,同時也起冷卻作用。空氣壓力一般在0.2-1MPa,個別可達2MPa。充氣壓力與塑料品種、型坯溫度、型坯壁厚、模具溫度、制品大小、型坯吹脹比有關。吹塑空氣壓力略大于注射吹塑的充氣壓力,在0.3-1MPa范圍內,視塑料材料而定,如PET瓶吹塑空氣的壓力只有20-30Pa。吹塑空氣應以不含油和水滴,其壓力足以吹脹型坯得到輪廓明顯和字母花紋清晰的制品為原則。
不管是《意見》還是《行動方案》,禁止、限制主要對象——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袋等都較薄,所以以吹塑為主,這就極大地降低了吹塑生產對空壓機的需求。盡管限塑、禁塑對象中,還有一部分屬于注塑產品,它們的生產雖無壓縮空氣直接參與,但是生產中儀器儀表等的驅動,依然需要空壓機來提供壓縮空氣。而全國僅規模以上塑料制品企業就有上萬家,微小企業就更多了,它們對空壓機的需求數量不可小覷。若失去三分之一用戶,就有近萬臺的市場損失。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