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隨著霧霾不斷加劇的情勢下,發展交通用清潔能源成為必要的一步。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表示,在電動車被社會接受尚需時日的階段,發展天然氣商用車是一個正確的途徑。天然氣汽車在節能減排和使用經濟性等因素的考慮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此趨勢下隨之催生天然氣壓縮機市場誕生。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名譽會長姚明德也透露:“目前我國相關部門也在不斷推進商用車使用清潔能源。”姚明德會長將出席今年3月25-26日在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天然氣/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分銷和貿易大會(GDT2015)”,并就中國天然氣汽車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做精彩演講。來自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陽冬波也將“天然氣運輸車輛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分析”做主題演講。
國家發改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政策研究》報告指出,2013年我國天然氣汽車保有量規模達到100萬輛,車用天然氣消費量達到80億立方米,實現替代燃油640萬噸,液化石油氣汽車保有量達到10萬輛,車用液化石油氣消費量達到68萬噸;2020年,我國車用天然氣消費量達到200億立方米,實現替代燃油1600萬噸,車用液化石油氣消費量達到400萬噸,實現替代燃油360萬噸。
在目前能源危機四伏,減排壓力巨大和物流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以氣代油”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作為清潔能源,天然氣,特別是液化天然氣(LNG)在汽車上的應用將成為未來趨勢。
如果用天然氣完全替代燃油,尾氣排放中,二氧化碳可減少24%,一氧化碳減少97%,碳氫化合物減少72%,氮氧化合物減少14%,苯、鉛、粉塵等固體顆粒物減少100%。綜合排放指標降低約80%。單車平均減排二氧化碳約22t/年,改善了道路運輸的能源結構,環保潛力大。
天然氣客車需求主要來自于政府和各個縣市公交集團,節能減排和改善城市形象是z*重要的考慮,對環保性的關注以及政策的強制性要大于經濟層面上的意義。
隨著LNG加氣站網絡化布局的不斷完善和LNG存儲技術的持續突破,天然氣壓縮機銷售占比將逐漸提升,當達到某一零界點后,對天然氣壓縮機的大規模需求就會出現。
而從世界能源安全和社會效應考量的意義上來說,LNG汽車除了環保性和經濟性以外,在燃料安全性,車輛使用壽命等其他重要因素上,也具有突出的優勢。
日前由國家能源局編制的天然氣“十三五”規劃已經通過評審,上報國務院等待批復,預計不久后將對外公布。作為具有明顯優勢的交通用天然氣壓縮機市場值得期待。
【壓縮機網】隨著霧霾不斷加劇的情勢下,發展交通用清潔能源成為必要的一步。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表示,在電動車被社會接受尚需時日的階段,發展天然氣商用車是一個正確的途徑。天然氣汽車在節能減排和使用經濟性等因素的考慮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此趨勢下隨之催生天然氣壓縮機市場誕生。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名譽會長姚明德也透露:“目前我國相關部門也在不斷推進商用車使用清潔能源。”姚明德會長將出席今年3月25-26日在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天然氣/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分銷和貿易大會(GDT2015)”,并就中國天然氣汽車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做精彩演講。來自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陽冬波也將“天然氣運輸車輛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分析”做主題演講。
國家發改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政策研究》報告指出,2013年我國天然氣汽車保有量規模達到100萬輛,車用天然氣消費量達到80億立方米,實現替代燃油640萬噸,液化石油氣汽車保有量達到10萬輛,車用液化石油氣消費量達到68萬噸;2020年,我國車用天然氣消費量達到200億立方米,實現替代燃油1600萬噸,車用液化石油氣消費量達到400萬噸,實現替代燃油360萬噸。
在目前能源危機四伏,減排壓力巨大和物流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以氣代油”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作為清潔能源,天然氣,特別是液化天然氣(LNG)在汽車上的應用將成為未來趨勢。
如果用天然氣完全替代燃油,尾氣排放中,二氧化碳可減少24%,一氧化碳減少97%,碳氫化合物減少72%,氮氧化合物減少14%,苯、鉛、粉塵等固體顆粒物減少100%。綜合排放指標降低約80%。單車平均減排二氧化碳約22t/年,改善了道路運輸的能源結構,環保潛力大。
天然氣客車需求主要來自于政府和各個縣市公交集團,節能減排和改善城市形象是z*重要的考慮,對環保性的關注以及政策的強制性要大于經濟層面上的意義。
隨著LNG加氣站網絡化布局的不斷完善和LNG存儲技術的持續突破,天然氣壓縮機銷售占比將逐漸提升,當達到某一零界點后,對天然氣壓縮機的大規模需求就會出現。
而從世界能源安全和社會效應考量的意義上來說,LNG汽車除了環保性和經濟性以外,在燃料安全性,車輛使用壽命等其他重要因素上,也具有突出的優勢。
日前由國家能源局編制的天然氣“十三五”規劃已經通過評審,上報國務院等待批復,預計不久后將對外公布。作為具有明顯優勢的交通用天然氣壓縮機市場值得期待。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