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中國壓縮機網】隨著機器人技術、3D打印等新技術的發展,有關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話題近年來在q*范圍內持續發酵,9月10日于天津開幕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亦試圖聚焦包括數據分析在內的五大科技變革,探索技術對商業和社會的影響。
在世界經濟論壇中國區執行董事施力偉看來,科技的發展已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產業和經濟格局,同時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屆論壇將為企業、政府等各界領導者提供一個深入認識這些轉變的機會,幫助他們了解如何通過創新創造有利于社會的價值。”施力偉表示。
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主題是“推動創新創造價值”;在上述主題下,論壇將深入探討數據分析、納米科技、機器人技術、神經科學以及非常規能源等五大領域的技術變革及其對商業和社會的影響。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伴隨著新的技術變革,一個“后大規模生產”的世界正在來臨,q*制造業體系將面臨技術升級的機遇和挑戰。對于勞動密集型的中國制造而言,短期將受到沖擊,但須轉型升級,補齊技術“短板”。
事實上,上述五大技術變革對制造業的影響已日趨明顯。以能源變革為例,受益于頁巖氣技術發展帶來的成本下降等因素,2014年二季度以來,美國制造業持續復蘇。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z*新公布的報告顯示,8月份美國制造業繼續擴張,8月份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7月的57.1升至59,創2011年3月以來z*高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研究員張曉晶分析,隨著近年來美國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革命的演進,美國經歷了所謂的能源繁榮,使其能源整體自給率有所提高,能源價格走低,美國制造業發展獲得了一定的能源成本優勢和新的投資增長點。
除了能源技術之外,在張曉晶看來,機器人技術的完善亦是推動美國制造業復蘇的重要原因。“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由于生產率提高和勞動市場變動等因素,特別是自動化與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美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2002—2011年間,在G7集團中,美國是w*經歷了單位勞動成本下降的國家。”
機器人技術日前亦獲得中國高層的重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6月份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上表示,中國不僅要將國內機器人水平提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要審時度勢、全盤考慮、抓緊謀劃、扎實推進。
趙錫軍分析,機器人革命推動了機器對人的腦力勞動的替代,其影響不僅限于工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更在于從根本上克服了傳統工業生產方式下產品成本和產品多樣性之間的沖突,使工業產品性能顯著改善、產品功能極大豐富和產品開發周期大幅縮減,對于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從中國的國情出發,除了加強研發,吸收國際技術之外,還必須考慮到被機器替換掉的勞動人口的承接問題,大力發展服務業。”趙錫軍說。
值得注意的還有,德意志銀行日前發布報告稱,盡管二季度以來美國制造業表現強勁,但同期亞洲主要經濟體出口增長則表現低迷。其中,日本7月出口同比增長降至3.9%,韓國8月出口也有所下降,印度尼西亞和泰國7個月中有5個月出口減少。報告認為,美國制造業復蘇不再帶動亞洲出口反彈,反映出美國與亞洲出口國之間的需求關系正在減弱。
對此,趙錫軍分析稱,受益于技術創新,美國目前的“制造業”集中在醫療機械、新能源汽車等高端制造領域,與亞洲各出口國的供給清單并不完全匹配,未來這種匹配性可能進一步減弱,將對美國與亞洲各國的外貿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歡迎轉載或分享,轉載請注明來自中國壓縮機網)
在世界經濟論壇中國區執行董事施力偉看來,科技的發展已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產業和經濟格局,同時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屆論壇將為企業、政府等各界領導者提供一個深入認識這些轉變的機會,幫助他們了解如何通過創新創造有利于社會的價值。”施力偉表示。
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主題是“推動創新創造價值”;在上述主題下,論壇將深入探討數據分析、納米科技、機器人技術、神經科學以及非常規能源等五大領域的技術變革及其對商業和社會的影響。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伴隨著新的技術變革,一個“后大規模生產”的世界正在來臨,q*制造業體系將面臨技術升級的機遇和挑戰。對于勞動密集型的中國制造而言,短期將受到沖擊,但須轉型升級,補齊技術“短板”。
事實上,上述五大技術變革對制造業的影響已日趨明顯。以能源變革為例,受益于頁巖氣技術發展帶來的成本下降等因素,2014年二季度以來,美國制造業持續復蘇。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z*新公布的報告顯示,8月份美國制造業繼續擴張,8月份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7月的57.1升至59,創2011年3月以來z*高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研究員張曉晶分析,隨著近年來美國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革命的演進,美國經歷了所謂的能源繁榮,使其能源整體自給率有所提高,能源價格走低,美國制造業發展獲得了一定的能源成本優勢和新的投資增長點。
除了能源技術之外,在張曉晶看來,機器人技術的完善亦是推動美國制造業復蘇的重要原因。“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由于生產率提高和勞動市場變動等因素,特別是自動化與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美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2002—2011年間,在G7集團中,美國是w*經歷了單位勞動成本下降的國家。”
機器人技術日前亦獲得中國高層的重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6月份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上表示,中國不僅要將國內機器人水平提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要審時度勢、全盤考慮、抓緊謀劃、扎實推進。
趙錫軍分析,機器人革命推動了機器對人的腦力勞動的替代,其影響不僅限于工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更在于從根本上克服了傳統工業生產方式下產品成本和產品多樣性之間的沖突,使工業產品性能顯著改善、產品功能極大豐富和產品開發周期大幅縮減,對于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從中國的國情出發,除了加強研發,吸收國際技術之外,還必須考慮到被機器替換掉的勞動人口的承接問題,大力發展服務業。”趙錫軍說。
值得注意的還有,德意志銀行日前發布報告稱,盡管二季度以來美國制造業表現強勁,但同期亞洲主要經濟體出口增長則表現低迷。其中,日本7月出口同比增長降至3.9%,韓國8月出口也有所下降,印度尼西亞和泰國7個月中有5個月出口減少。報告認為,美國制造業復蘇不再帶動亞洲出口反彈,反映出美國與亞洲出口國之間的需求關系正在減弱。
對此,趙錫軍分析稱,受益于技術創新,美國目前的“制造業”集中在醫療機械、新能源汽車等高端制造領域,與亞洲各出口國的供給清單并不完全匹配,未來這種匹配性可能進一步減弱,將對美國與亞洲各國的外貿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歡迎轉載或分享,轉載請注明來自中國壓縮機網)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