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隨著我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增加,我國天然氣需求持續保持大幅度的增長。2010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為 1070億立方米,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 2600億立方米,消費量年均增速 25%以上。到 2020年,我國天然氣市場需求有望達到 3500億立方米,占整個能源構成的 10%,天然氣工業發展前景廣闊。
2020年以前我國將形成以國產氣為主、進口氣為輔的多氣源資源保障體系,國內天然氣供應將呈現西氣東輸、北氣南下、就近供應以及海氣登陸四大格局。
我國天然氣工業發展也出現了良好的開端,近些年已建成的陸上天然氣管線有:澀寧蘭天然氣管線以及復線工程;忠武線;陜京一線、二線、三線;西氣東輸一線、二線;永唐秦以及秦沈線。正在興建以及規劃興建的有:泰青威管道、大沈線、中緬管道、陜京四線、西氣東輸三線以及四線工程等。我國的天然氣管道總長度在 2015年底前將從2010年底前的3.6萬公里增加到10萬公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上游可采儲量落實以后,管道的走向決定于市場。s*先要進行的是市場開發,包括市場目前及潛在的需求量、用戶類型、可接受的氣價、競爭的態勢以及一年 12個月用氣量的變化和日用氣量的變化等等。在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中,不同用戶的用氣特性和用氣結構,管道系統的輸送能力和儲氣設施的調峰能力,用戶的可承受氣價,“照付不議”購銷合同對上、中、下游的約束是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現狀
2004年西氣東輸管道工程建成投產,吹響了我國天然氣市場快速發展的號角。隨后廣東大鵬、福建莆田、江蘇如東、遼寧大連等 LNG項目的相繼投產,以及 2011年西氣東輸二線建成投產,形成了國產氣、進口LNG、進口管道氣多氣源供應格局,大大推動了天然氣利用進程,具體如下:
(一)發展歷程
天然氣市場隨著人們認識提高而不斷發展,與之相適應,市場開發管理也持續改進。西氣東輸市場開發起步階段,人們對天然氣的認識不足,市場開發異常艱難,有資源無市場,這期間主要側重于單一項目管理;中期階段,隨著天然氣優勢顯現,天然氣市場迅速發展,資源增長難以滿足市場需要,市場開發重點主要集中在資源管理方面;現階段,天然氣總體上供不應求,但隨著氣源組織的多樣化和靈活化,天然氣正朝著買方市場悄然轉變,市場開發管理主要從優選項目、優化布局著手,開展天然氣產業鏈的系統性研究。
(二)發展現狀
1、項目管理信息化初具雛形。
天然氣利用項目是市場開發管理的基礎單元,經過這些年的收集和積累,現已有一定規模。為更好地服務廣大用戶,提高效率,促使管理更加規范、分析更加客觀、數據更新更加及時有效,已開展市場開發系統的建設工作,現已完成了基本框架和平臺的搭建,正在完善相關內容。信息系統建成后,將實現政策、資源、管道、市場、銷售、客戶等多位一體的綜合管理,融合新老項目,統籌整體市場需求,平衡配置資源,綜合區域通道能力,在系統中進行優選項目、跟蹤項目、落實項目、形成銷售以及進行客戶評價等一站式管理。
2、照付不議長期合同全面推行。
在當前情況下,上游勘探開發投資大,資金回收周期長,以及下游資源供不應求,照付不議長期合同有利于保證上游生產或國外通過照付不議進口的資源有市場消費,有利于下游市場有資源保障,有利于上下游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推動天然氣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西氣東輸投產運行以來,借鑒國外管理經驗,全面推行國際通行的照付不議長期合同管理,確保了市場的受控和良性發展。同時,為順應市場的發展,建立了合同調整機制,定期回顧合同執行情況,適時通過補充協議的形式進行調整,進而為照付不議合同增添活力。
3、項目實行閉環管理機制。
天然氣利用項目自提出開始,納入數據庫,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跟蹤,在資源條件滿足的情況下,結合項目進展,適時予以相應等級的供氣承諾支持。在合同簽訂后,進一步跟蹤上下游工程進展,推動同步投產,并在投產后,關注項目用氣情況,加強交流,定期開展客戶滿意度調查,傾聽客戶心聲,提升服務水平,實現閉環管理。
4、銷售規劃指導性增強。
天然氣銷售規劃確定了未來發展方向,指導天然氣市場開發。西氣東輸在這方面突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認真結合好股份公司“十二五”規劃、結合好地方省市發展規劃、結合好用戶發展規劃,以項目為單元,根據項目進展,適時調整,滾動編制銷售規劃,以更好、更切合實際地指導市場開發。
二、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管理問題
天然氣的特性決定其除具有自然屬性外,政治性和政策性也較強。天然氣利用項目管理,正在由目前的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曾經的跑馬圈地已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要求,需要全面細化了解項目的資質、合法合規性、地方政府意見、天然氣市場需求的量價關系,現有燃料的可替代性等等。
(二)基礎研究問題
天然氣利用項目涉及方方面面,需要開展相關基礎研究,以更好的支持市場開發管理。就目前來說,調峰問題依然棘手,但是針對具體每年調峰量,以及分時段調峰量,缺乏量化的數據;價格承受能力方面,對于一個行業、一個用戶的真正價格承受能力,需要深入到其生產、流通、銷售環節,才能了解到真實的數據;天然氣需求的量價關系,目前僅有一些定性描述,尚無有效的預測手段和方法。
(三)系統性問題
天然氣利用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產、運、銷、儲等諸多環節,以及政策、政府、企業等因素,需要通盤考慮,從項目選擇開始,就要考慮到為后續冬夏調峰、管道安全運行、價格疏導、增加銷售及地方協調服務。
目前,國內呈現明顯的冬夏調峰問題,當然這也是自然條件所致,但更多的發展用戶未系統考慮,盲目擴大市場規模,導致資源入不敷出和冬夏調峰量超出可承受范圍,同時未做好地方關系處理和輿論引導工作,引起“氣荒”、“承諾不兌現”、“捂氣惜售”等社會不良反映;在價格方面,也出現了國家政策發布后,氣價遲遲推價不到位的現象,直接影響企業效益,也影響到天然氣的社會效益z*大化。此外,西氣東輸二線在管道走向和場站設置上,出現了投產之日即是改造之時的局面,也是整體系統性考慮不足引起的。
三、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建議
(一)天然氣市場發展前景
天然氣的環保優勢和現實意義,已逐漸被人們接受。近年來,PM2.5的引入,尤其是霧霾天氣日益增多,引起人們對經濟發展模式的反思,如何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將天然氣發展推向歷史舞臺。在資源組織方面,國家天然氣“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 2015年,我國天然氣供應能力將近2800億方,其中國產氣量 1760億方,頁巖氣產量65億方立方米,進口氣量約935億方。
在管道建設方面,國家規劃新建天然氣管道(含支線)4.4萬公里,新增干線輸氣能力 1500億方/年,新建儲氣庫工作氣量約 220億方,形成連接四大進口戰略通道、主要生產區、消費區和儲氣庫的全國主干管網。
在終端燃氣市場方面,全國城鎮燃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末,城鎮燃氣供氣總量約1782億方,其中天然氣供應規模 1200億方;新建燃氣管網 25萬公里,城市燃氣普及率到達94%以上,縣城及小城鎮的燃氣普及率達到65%以上。
同時,應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要求,國家將天然氣提高至戰略高度,各級地方政府也紛紛提出氣化需求,在政策、協調上予以大力支持。
在天然氣利用經驗上,經過十多年的實踐,無論是長輸管道還城市燃氣的管道運行、市場開發管理,都有一定的積淀,具備了迎接大發展的管理基礎。此外,在 2012年世界天然發展大會上,各界形成了“天然氣黃金時代即將來臨”的共識。從資源、管道、市場、管理及發展趨勢等方面分析,天然氣將迎來大發展時期,這也要求市場開發管理順應發展,同步改進。
(二)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建議
天然氣市場是一個新興產業,無論從國內發展趨勢還是國外發展歷史看,都將迎來一個大發展時期,配套的市場開發管理也應與時俱進,在摸索中前進,通過在發展中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提高和完善。現結合近十年在市場開發中的實踐經歷,提出一些發展建議:
1、源頭管理。
市場調研是項目落實的基石,也是市場開發的源頭和起點,應堅持以現場調研為主,從前期工作抓起,把好質量關,加強源頭控制,適應市場管理要求。具體而言,調研用氣項目本身,應細化到用氣特性、用氣規模以及相應資質,以及支撐的終端具體用氣項目,更要深入了解到市場價格承受能力,分析需求與價格的對應關系;堅持無資源不落實原則,謹慎平衡區域資源,明確資源具體來源;研究通道能力,既要考慮到自身大管道安全平穩運行要求,尤其是閥室接氣用戶務必要慎重,又要考慮到用戶接氣管線實施的可行性;調研地方政府對項目的態度,加強溝通對接,選擇項目時要兼顧地方意見,從市場需求、資源、通道、地方意見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市場調研,并強化研究分析,緊扣資源和項目兩條主線,優選優質、高效用戶。
2、需求側管理。
需求側管理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需求有市場才能有生產有供應。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基礎能源,事關國計民生,在需求側管理上除調研用戶的市場需求,還要注重經營區域是否重疊,避免終端惡性競爭;延伸了解終端用氣結構和可中斷用戶,在運行中“有保有壓”做到心中有數,進一步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督促燃氣企業建設調峰設施,有利于提高整體應急應對能力。同時,在項目落實中,重點跟蹤終端市場和工程落實進展,提前預判,做好資源的組織工作,確保同步投產。
3、資源平衡管理。
天然氣市場供需矛盾依然嚴峻,資源平衡管理十分重要。
一方面,在大管道項目前期,扎實做好市場調研工作,結合總體資源安排,以項目為單位,立足補足老用戶,重點培育新用戶,提出分省資源分配建議方案。
另一方面,在國家確定分省資源配置方案后,應立即啟動區域資源平衡,堅持平衡原則,細化落實用戶,與地方政府加強對接,共同研究,優化項目布局,優先發展見效快、較落實的高端用戶,同時要兼顧改善民生的需求,總體上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以及滿足管道沿線地方協調的需要。
4、優選項目、優化布局。
市場開發基本任務是為管道運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目前來說,天然氣屬于特殊資源,需要優選項目,優化布局。一是遵循國家相關產業政策,以保民生為重點,發揮管道氣、罐裝氣優勢,擴大受益面;以利用效率為先,在負荷中心支持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實現能源供應和梯級利用;以“節能減排”為指導,支持車、船用CNG、LNG,減少尾氣排放。
二是遵循各省市發展規劃和經濟布局,重點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園、經濟開發區生產生活用氣,以及經濟發達地區替代燃煤電廠或小鍋爐的熱電聯產項目。
三是考慮管道運行安全的需要,綜合考慮主管道運行壓力、下游場站和接氣管道的設計壓力,通道能力、改造風險、管道本質安全、運行安全等因素,優化項目布局。
四是考慮價格因素,注重開發價格承受能力高、高附加值的項目,抑制低端項目上馬,間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提高天然氣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五是考慮發展因素,項目用氣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既要以資源為基礎,又要適度超前,先期予以一定氣量,用于啟動和培育市場,待后續規劃資源落實后,再行予以補充滿足,這樣既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又為后續規劃資源快速達產創造條件。
5、合同化管理。
天然氣作為一項前期投資大,資金回收期長,供氣安全要求高,關系國計民生的系統性工程,應堅持國際通行的照付不議購銷合同模式,上下游企業通過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相應的氣量、合同期限、時間等條款,有利于掌控市場開發節奏,督促雙方抓緊開展工程建設,促使用氣項目落實,推進天然氣利用,確保上中下游有效銜接和同步協調發展。在執行上,合同是供用氣雙方合作的準則和制定計劃的基礎,可規范銷售行為,尤其在當前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合同量才是銷售z*根本的依據。
6、強化基礎研究。
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氣候差異大,用氣水平參差不齊,調峰儲氣設施薄弱,配套儲氣庫建設剛剛起步,終端燃氣企業調峰設施滯后,調峰形勢不容樂觀,應做好調峰氣量的研究,量化需要的調峰量,細化分時段的調峰需求,利用有限的調峰能力做好調峰這篇文章;同時,經濟發達地區,開始布局熱電項目,需要做好機組規模與耗氣量、運行規律,以及氣電價格聯動、氣電聯合調峰的關系等方面的研究。
7、處理好各方關系。
天然氣工業的發展關系到國計民生,與國家、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的利益息息相關,需要搞好關系,營造和諧的外部利用環境。一是處理好與國家的關系,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重大舉措;二是處理好與政府部門的關系,共同發展低碳經濟,安全實施和有效利用天然氣,形成相互支持的氛圍;三是處理好與用戶的關系,雙方平等互利,共同做好國家天然氣利用這篇文章。
總而言之,市場開發管理水平對燃氣企業的發展意義重大,隨著天然氣市場競爭,燃氣企業應該加強對市場開發管理的認識,加強研究,統籌兼顧,尤其應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打造高素質營銷人才隊伍,全面提升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競爭力。
【壓縮機網】隨著我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增加,我國天然氣需求持續保持大幅度的增長。2010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為 1070億立方米,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 2600億立方米,消費量年均增速 25%以上。到 2020年,我國天然氣市場需求有望達到 3500億立方米,占整個能源構成的 10%,天然氣工業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現狀分析](/uploadfile/2014/0516/20140516033500332.jpg)
2020年以前我國將形成以國產氣為主、進口氣為輔的多氣源資源保障體系,國內天然氣供應將呈現西氣東輸、北氣南下、就近供應以及海氣登陸四大格局。
我國天然氣工業發展也出現了良好的開端,近些年已建成的陸上天然氣管線有:澀寧蘭天然氣管線以及復線工程;忠武線;陜京一線、二線、三線;西氣東輸一線、二線;永唐秦以及秦沈線。正在興建以及規劃興建的有:泰青威管道、大沈線、中緬管道、陜京四線、西氣東輸三線以及四線工程等。我國的天然氣管道總長度在 2015年底前將從2010年底前的3.6萬公里增加到10萬公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上游可采儲量落實以后,管道的走向決定于市場。s*先要進行的是市場開發,包括市場目前及潛在的需求量、用戶類型、可接受的氣價、競爭的態勢以及一年 12個月用氣量的變化和日用氣量的變化等等。在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中,不同用戶的用氣特性和用氣結構,管道系統的輸送能力和儲氣設施的調峰能力,用戶的可承受氣價,“照付不議”購銷合同對上、中、下游的約束是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現狀
2004年西氣東輸管道工程建成投產,吹響了我國天然氣市場快速發展的號角。隨后廣東大鵬、福建莆田、江蘇如東、遼寧大連等 LNG項目的相繼投產,以及 2011年西氣東輸二線建成投產,形成了國產氣、進口LNG、進口管道氣多氣源供應格局,大大推動了天然氣利用進程,具體如下:
(一)發展歷程
天然氣市場隨著人們認識提高而不斷發展,與之相適應,市場開發管理也持續改進。西氣東輸市場開發起步階段,人們對天然氣的認識不足,市場開發異常艱難,有資源無市場,這期間主要側重于單一項目管理;中期階段,隨著天然氣優勢顯現,天然氣市場迅速發展,資源增長難以滿足市場需要,市場開發重點主要集中在資源管理方面;現階段,天然氣總體上供不應求,但隨著氣源組織的多樣化和靈活化,天然氣正朝著買方市場悄然轉變,市場開發管理主要從優選項目、優化布局著手,開展天然氣產業鏈的系統性研究。
(二)發展現狀
1、項目管理信息化初具雛形。
天然氣利用項目是市場開發管理的基礎單元,經過這些年的收集和積累,現已有一定規模。為更好地服務廣大用戶,提高效率,促使管理更加規范、分析更加客觀、數據更新更加及時有效,已開展市場開發系統的建設工作,現已完成了基本框架和平臺的搭建,正在完善相關內容。信息系統建成后,將實現政策、資源、管道、市場、銷售、客戶等多位一體的綜合管理,融合新老項目,統籌整體市場需求,平衡配置資源,綜合區域通道能力,在系統中進行優選項目、跟蹤項目、落實項目、形成銷售以及進行客戶評價等一站式管理。
2、照付不議長期合同全面推行。
在當前情況下,上游勘探開發投資大,資金回收周期長,以及下游資源供不應求,照付不議長期合同有利于保證上游生產或國外通過照付不議進口的資源有市場消費,有利于下游市場有資源保障,有利于上下游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推動天然氣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西氣東輸投產運行以來,借鑒國外管理經驗,全面推行國際通行的照付不議長期合同管理,確保了市場的受控和良性發展。同時,為順應市場的發展,建立了合同調整機制,定期回顧合同執行情況,適時通過補充協議的形式進行調整,進而為照付不議合同增添活力。
3、項目實行閉環管理機制。
天然氣利用項目自提出開始,納入數據庫,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跟蹤,在資源條件滿足的情況下,結合項目進展,適時予以相應等級的供氣承諾支持。在合同簽訂后,進一步跟蹤上下游工程進展,推動同步投產,并在投產后,關注項目用氣情況,加強交流,定期開展客戶滿意度調查,傾聽客戶心聲,提升服務水平,實現閉環管理。
4、銷售規劃指導性增強。
天然氣銷售規劃確定了未來發展方向,指導天然氣市場開發。西氣東輸在這方面突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認真結合好股份公司“十二五”規劃、結合好地方省市發展規劃、結合好用戶發展規劃,以項目為單元,根據項目進展,適時調整,滾動編制銷售規劃,以更好、更切合實際地指導市場開發。
二、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管理問題
天然氣的特性決定其除具有自然屬性外,政治性和政策性也較強。天然氣利用項目管理,正在由目前的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曾經的跑馬圈地已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要求,需要全面細化了解項目的資質、合法合規性、地方政府意見、天然氣市場需求的量價關系,現有燃料的可替代性等等。
(二)基礎研究問題
天然氣利用項目涉及方方面面,需要開展相關基礎研究,以更好的支持市場開發管理。就目前來說,調峰問題依然棘手,但是針對具體每年調峰量,以及分時段調峰量,缺乏量化的數據;價格承受能力方面,對于一個行業、一個用戶的真正價格承受能力,需要深入到其生產、流通、銷售環節,才能了解到真實的數據;天然氣需求的量價關系,目前僅有一些定性描述,尚無有效的預測手段和方法。
(三)系統性問題
天然氣利用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產、運、銷、儲等諸多環節,以及政策、政府、企業等因素,需要通盤考慮,從項目選擇開始,就要考慮到為后續冬夏調峰、管道安全運行、價格疏導、增加銷售及地方協調服務。
目前,國內呈現明顯的冬夏調峰問題,當然這也是自然條件所致,但更多的發展用戶未系統考慮,盲目擴大市場規模,導致資源入不敷出和冬夏調峰量超出可承受范圍,同時未做好地方關系處理和輿論引導工作,引起“氣荒”、“承諾不兌現”、“捂氣惜售”等社會不良反映;在價格方面,也出現了國家政策發布后,氣價遲遲推價不到位的現象,直接影響企業效益,也影響到天然氣的社會效益z*大化。此外,西氣東輸二線在管道走向和場站設置上,出現了投產之日即是改造之時的局面,也是整體系統性考慮不足引起的。
三、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建議
(一)天然氣市場發展前景
天然氣的環保優勢和現實意義,已逐漸被人們接受。近年來,PM2.5的引入,尤其是霧霾天氣日益增多,引起人們對經濟發展模式的反思,如何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將天然氣發展推向歷史舞臺。在資源組織方面,國家天然氣“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 2015年,我國天然氣供應能力將近2800億方,其中國產氣量 1760億方,頁巖氣產量65億方立方米,進口氣量約935億方。
在管道建設方面,國家規劃新建天然氣管道(含支線)4.4萬公里,新增干線輸氣能力 1500億方/年,新建儲氣庫工作氣量約 220億方,形成連接四大進口戰略通道、主要生產區、消費區和儲氣庫的全國主干管網。
在終端燃氣市場方面,全國城鎮燃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末,城鎮燃氣供氣總量約1782億方,其中天然氣供應規模 1200億方;新建燃氣管網 25萬公里,城市燃氣普及率到達94%以上,縣城及小城鎮的燃氣普及率達到65%以上。
同時,應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要求,國家將天然氣提高至戰略高度,各級地方政府也紛紛提出氣化需求,在政策、協調上予以大力支持。
在天然氣利用經驗上,經過十多年的實踐,無論是長輸管道還城市燃氣的管道運行、市場開發管理,都有一定的積淀,具備了迎接大發展的管理基礎。此外,在 2012年世界天然發展大會上,各界形成了“天然氣黃金時代即將來臨”的共識。從資源、管道、市場、管理及發展趨勢等方面分析,天然氣將迎來大發展時期,這也要求市場開發管理順應發展,同步改進。
(二)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建議
天然氣市場是一個新興產業,無論從國內發展趨勢還是國外發展歷史看,都將迎來一個大發展時期,配套的市場開發管理也應與時俱進,在摸索中前進,通過在發展中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提高和完善。現結合近十年在市場開發中的實踐經歷,提出一些發展建議:
1、源頭管理。
市場調研是項目落實的基石,也是市場開發的源頭和起點,應堅持以現場調研為主,從前期工作抓起,把好質量關,加強源頭控制,適應市場管理要求。具體而言,調研用氣項目本身,應細化到用氣特性、用氣規模以及相應資質,以及支撐的終端具體用氣項目,更要深入了解到市場價格承受能力,分析需求與價格的對應關系;堅持無資源不落實原則,謹慎平衡區域資源,明確資源具體來源;研究通道能力,既要考慮到自身大管道安全平穩運行要求,尤其是閥室接氣用戶務必要慎重,又要考慮到用戶接氣管線實施的可行性;調研地方政府對項目的態度,加強溝通對接,選擇項目時要兼顧地方意見,從市場需求、資源、通道、地方意見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市場調研,并強化研究分析,緊扣資源和項目兩條主線,優選優質、高效用戶。
2、需求側管理。
需求側管理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需求有市場才能有生產有供應。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基礎能源,事關國計民生,在需求側管理上除調研用戶的市場需求,還要注重經營區域是否重疊,避免終端惡性競爭;延伸了解終端用氣結構和可中斷用戶,在運行中“有保有壓”做到心中有數,進一步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督促燃氣企業建設調峰設施,有利于提高整體應急應對能力。同時,在項目落實中,重點跟蹤終端市場和工程落實進展,提前預判,做好資源的組織工作,確保同步投產。
3、資源平衡管理。
天然氣市場供需矛盾依然嚴峻,資源平衡管理十分重要。
一方面,在大管道項目前期,扎實做好市場調研工作,結合總體資源安排,以項目為單位,立足補足老用戶,重點培育新用戶,提出分省資源分配建議方案。
另一方面,在國家確定分省資源配置方案后,應立即啟動區域資源平衡,堅持平衡原則,細化落實用戶,與地方政府加強對接,共同研究,優化項目布局,優先發展見效快、較落實的高端用戶,同時要兼顧改善民生的需求,總體上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以及滿足管道沿線地方協調的需要。
4、優選項目、優化布局。
市場開發基本任務是為管道運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目前來說,天然氣屬于特殊資源,需要優選項目,優化布局。一是遵循國家相關產業政策,以保民生為重點,發揮管道氣、罐裝氣優勢,擴大受益面;以利用效率為先,在負荷中心支持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實現能源供應和梯級利用;以“節能減排”為指導,支持車、船用CNG、LNG,減少尾氣排放。
二是遵循各省市發展規劃和經濟布局,重點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園、經濟開發區生產生活用氣,以及經濟發達地區替代燃煤電廠或小鍋爐的熱電聯產項目。
三是考慮管道運行安全的需要,綜合考慮主管道運行壓力、下游場站和接氣管道的設計壓力,通道能力、改造風險、管道本質安全、運行安全等因素,優化項目布局。
四是考慮價格因素,注重開發價格承受能力高、高附加值的項目,抑制低端項目上馬,間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提高天然氣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五是考慮發展因素,項目用氣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既要以資源為基礎,又要適度超前,先期予以一定氣量,用于啟動和培育市場,待后續規劃資源落實后,再行予以補充滿足,這樣既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又為后續規劃資源快速達產創造條件。
5、合同化管理。
天然氣作為一項前期投資大,資金回收期長,供氣安全要求高,關系國計民生的系統性工程,應堅持國際通行的照付不議購銷合同模式,上下游企業通過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相應的氣量、合同期限、時間等條款,有利于掌控市場開發節奏,督促雙方抓緊開展工程建設,促使用氣項目落實,推進天然氣利用,確保上中下游有效銜接和同步協調發展。在執行上,合同是供用氣雙方合作的準則和制定計劃的基礎,可規范銷售行為,尤其在當前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合同量才是銷售z*根本的依據。
6、強化基礎研究。
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氣候差異大,用氣水平參差不齊,調峰儲氣設施薄弱,配套儲氣庫建設剛剛起步,終端燃氣企業調峰設施滯后,調峰形勢不容樂觀,應做好調峰氣量的研究,量化需要的調峰量,細化分時段的調峰需求,利用有限的調峰能力做好調峰這篇文章;同時,經濟發達地區,開始布局熱電項目,需要做好機組規模與耗氣量、運行規律,以及氣電價格聯動、氣電聯合調峰的關系等方面的研究。
7、處理好各方關系。
天然氣工業的發展關系到國計民生,與國家、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的利益息息相關,需要搞好關系,營造和諧的外部利用環境。一是處理好與國家的關系,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重大舉措;二是處理好與政府部門的關系,共同發展低碳經濟,安全實施和有效利用天然氣,形成相互支持的氛圍;三是處理好與用戶的關系,雙方平等互利,共同做好國家天然氣利用這篇文章。
總而言之,市場開發管理水平對燃氣企業的發展意義重大,隨著天然氣市場競爭,燃氣企業應該加強對市場開發管理的認識,加強研究,統籌兼顧,尤其應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打造高素質營銷人才隊伍,全面提升天然氣市場開發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競爭力。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