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以上企業信息化實現全覆蓋
【壓縮機網】
1月23日,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閉幕。用信息化改造傳統石化產業,促進兩化融合發展,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利器,是與會石油和化工界代表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據了解,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生產、管理、工藝、環保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山東省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兩化融合發展取得可喜成績,已基本實現信息化全覆蓋。
山東萬達集團董事局主席尚吉永認為,兩化融合實現了“1+1>2”的效果,推動了山東新型工業化進程。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但可以提升企業的生產經營績效、產品競爭力、安全生產、自主創新和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而且有助于石化產業向高端精細化工領域延伸,通過打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構筑山東石化產業率先轉型升級新優勢。
山東省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副處長馮海英指出,作為全國化工大省,山東省深刻認識到信息化是當代工業化的主要任務和目標,企業信息化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隨著過程控制系統(PCS)、集散控制系統(DCS)、管理信息系統(ERP)等先進信息化手段得到應用,山東省兩化融合發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了解,在智能工廠建設方面,山東省規模以上化企在生產過程控制、設備內部物料反應情況等領域都實現了DCS全覆蓋,易于泄漏物料的重點部位等都按照危化品管理和職業衛生管理要求安裝了報警設施。以ERP為核心的企業管理系統已經在多家大型化企實現集團化應用,從原料采購、成本核算、財務管理、銷售管理、客戶管理、廠區管理、人事勞資等都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危化品的運輸也都實現了GPS管理。在能源管理方面,全省大部分化企的水、電、氣、風等數據都可通過監控系統引入調度中心進行實時監控,提高了企業預警和管控能力。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眾多化企已經受益于信息化帶來的紅利。兗礦魯化公司建設的安全生產調度預警系統,有效地保障了生產安全運行。以三角集團為代表的輪胎企業廣泛應用了工業機器人,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利華益集團、濱化集團等企業是應用ERP系統的受益者,其中濱化集團的信息化應用領域已經占總工作領域的80%左右。
不過,馮海英也指出,山東信息化建設上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ERP系統應用推廣方面,很多企業照搬國外技術、盲目效仿國外經驗,投入很大、效果卻不夠理想。今后,亟待自主開發適合企業實際需求的信息化軟件。另外,業內還沒有專業的兩化融合服務機構,專業人才也不足。
升級須過兩化融合關
當前,中國石化業已踏上由大到強的新征程,產業轉型升級是這一進程的必由之路。在這條路上,石化大省山東在兩化融合方面的創新探索為我們開拓了思路、做出了示范。
眼下,山東眾多骨干化企以兩化融合發展為抓手,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和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可喜成效。從山東化企的探索實踐中,我們不難看出:用好了信息化,可以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可以優化企業管理,強化對各業務流程的管控,提升科學決策水平;可以強化對安全薄弱環節的實時監控,減少人為出錯的可能,全面提升安全生產水平;可以優化流程、減少損耗,顯著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動態跟蹤分析市場,科學安排生產,z*大程度減少產品積壓和呆壞賬的產生。兩化融合改變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等模式,讓傳統產業從“制造”邁向了“智造”。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通過兩化融合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黨中央總攬全局做出的部署。抓好了兩化融合這項工作,石化業轉型升級就會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從這個意義來說,石化行業自身調整升級也好,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更大貢獻也罷,都必須先邁過兩化融合這道關。來源:中國化工報
【壓縮機網】
1月23日,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閉幕。用信息化改造傳統石化產業,促進兩化融合發展,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利器,是與會石油和化工界代表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據了解,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生產、管理、工藝、環保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山東省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兩化融合發展取得可喜成績,已基本實現信息化全覆蓋。
山東萬達集團董事局主席尚吉永認為,兩化融合實現了“1+1>2”的效果,推動了山東新型工業化進程。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但可以提升企業的生產經營績效、產品競爭力、安全生產、自主創新和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而且有助于石化產業向高端精細化工領域延伸,通過打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構筑山東石化產業率先轉型升級新優勢。
山東省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副處長馮海英指出,作為全國化工大省,山東省深刻認識到信息化是當代工業化的主要任務和目標,企業信息化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隨著過程控制系統(PCS)、集散控制系統(DCS)、管理信息系統(ERP)等先進信息化手段得到應用,山東省兩化融合發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了解,在智能工廠建設方面,山東省規模以上化企在生產過程控制、設備內部物料反應情況等領域都實現了DCS全覆蓋,易于泄漏物料的重點部位等都按照危化品管理和職業衛生管理要求安裝了報警設施。以ERP為核心的企業管理系統已經在多家大型化企實現集團化應用,從原料采購、成本核算、財務管理、銷售管理、客戶管理、廠區管理、人事勞資等都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危化品的運輸也都實現了GPS管理。在能源管理方面,全省大部分化企的水、電、氣、風等數據都可通過監控系統引入調度中心進行實時監控,提高了企業預警和管控能力。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眾多化企已經受益于信息化帶來的紅利。兗礦魯化公司建設的安全生產調度預警系統,有效地保障了生產安全運行。以三角集團為代表的輪胎企業廣泛應用了工業機器人,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利華益集團、濱化集團等企業是應用ERP系統的受益者,其中濱化集團的信息化應用領域已經占總工作領域的80%左右。
不過,馮海英也指出,山東信息化建設上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ERP系統應用推廣方面,很多企業照搬國外技術、盲目效仿國外經驗,投入很大、效果卻不夠理想。今后,亟待自主開發適合企業實際需求的信息化軟件。另外,業內還沒有專業的兩化融合服務機構,專業人才也不足。
升級須過兩化融合關
當前,中國石化業已踏上由大到強的新征程,產業轉型升級是這一進程的必由之路。在這條路上,石化大省山東在兩化融合方面的創新探索為我們開拓了思路、做出了示范。
眼下,山東眾多骨干化企以兩化融合發展為抓手,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和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可喜成效。從山東化企的探索實踐中,我們不難看出:用好了信息化,可以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可以優化企業管理,強化對各業務流程的管控,提升科學決策水平;可以強化對安全薄弱環節的實時監控,減少人為出錯的可能,全面提升安全生產水平;可以優化流程、減少損耗,顯著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動態跟蹤分析市場,科學安排生產,z*大程度減少產品積壓和呆壞賬的產生。兩化融合改變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等模式,讓傳統產業從“制造”邁向了“智造”。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通過兩化融合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黨中央總攬全局做出的部署。抓好了兩化融合這項工作,石化業轉型升級就會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從這個意義來說,石化行業自身調整升級也好,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更大貢獻也罷,都必須先邁過兩化融合這道關。
來源:中國化工報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