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目前,我國原油、鐵礦石、銅、鋁等重要的能源和資源對外依存度都超過了50%。尤其是去年以來,我國很多地方多次遭遇霧霾天氣,全社會對空氣污染問題高度關注,工業作為污染物排放的重要來源,如何實現綠色發展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司司長周長益在1月16日召開的“華泰汽車s*屆中國財經領袖年會”上指出,作為為全社會提供裝備的產業,工業能否為農業、建筑及其他行業和領域提供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解決方案,直接影響到全社會的綠色發展。
他強調,當前,一方面,工業發展任務十分繁重;另一方面,工業發展的資源和環境約束已經到了極限。出路只有一條,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工業體系,建立千千萬萬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企業。他說,在工業綠色發展方面,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第一,要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要按照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改造現有生產能力、高標準建設新的生產能力原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積極研究制定基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標準的等量和減量置換方案。要嚴格實施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節能評估和審查,把好新上項目節能環保準入關,加快先進生產能力取代落后能力。
近期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加快發展。為此,工信部將組織開展工業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廢水循環回用等關鍵成套設備和裝備的產業化示范,實施一批示范工程,加強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示范基地建設;實施節能新能源汽車、高效節能家電等節能產品市場推廣的鼓勵政策,推動相關產品和服務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
第二,要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綠色、循環、低碳的生產方式。在綠色方面,要大力推進工業產品的生態設計,加強有害物質替代,加強重大節能技術裝備的研發應用,大力推廣熱電聯產、能源梯級利用和分布式能源發展,編制工程科技支撐工業綠色發展的技術路線圖,強化鉛、汞等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實施清潔生產技術示范,提升行業清潔生產水平,形成綠色生產方式。
在循環方面,要按照循環經濟理念規劃和建設工業園區,實施重點行業循環化改造,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加快推動機電產品再制造,實施資源循環再生戰略,不斷推動重點原材料再生循環利用。要分門別類地建立資源循環再生利用體系。
在低碳方面,要加強重點行業企業和工業園區節能管理,完善重點產品節能標準和標桿指標體系,開展企業產品能效水平的對標達標。組織實施電機、鍋爐、內燃機等重點終端用能設備的能效提升計劃。抓好工業企業低碳能效水平的提升,要以高耗能、高排放和資源消耗型企業為重點,組織開展低碳技術試點,推動建設一批低碳工業園區。
第三,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立工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機制。今后,要更加注重綜合利用法律、價格、財稅、標準和行政約束等多種手段,建立完善與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相一致的制度體系。強化對重點行業綠色發展的引導和約束。將積極推動實施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的激勵政策。建立對地區、企業綠色發展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斷加強工業節能、節水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法規建設,形成工業綠色發展的法治環境。要著力推進工業余熱余壓發電上網、階梯電價等政策機制建設,加快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資源協議等市場新機制,探索建立工業節能產業基金,創新節能環保投融資機制。同時,還將積極探索建立工業綠色發展評價體系,引導工業發展從追求規模、速度向更加追求質量和效益轉變。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司司長周長益在1月16日召開的“華泰汽車s*屆中國財經領袖年會”上指出,作為為全社會提供裝備的產業,工業能否為農業、建筑及其他行業和領域提供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解決方案,直接影響到全社會的綠色發展。
他強調,當前,一方面,工業發展任務十分繁重;另一方面,工業發展的資源和環境約束已經到了極限。出路只有一條,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工業體系,建立千千萬萬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企業。他說,在工業綠色發展方面,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第一,要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要按照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改造現有生產能力、高標準建設新的生產能力原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積極研究制定基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標準的等量和減量置換方案。要嚴格實施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節能評估和審查,把好新上項目節能環保準入關,加快先進生產能力取代落后能力。
近期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加快發展。為此,工信部將組織開展工業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廢水循環回用等關鍵成套設備和裝備的產業化示范,實施一批示范工程,加強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示范基地建設;實施節能新能源汽車、高效節能家電等節能產品市場推廣的鼓勵政策,推動相關產品和服務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
第二,要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綠色、循環、低碳的生產方式。在綠色方面,要大力推進工業產品的生態設計,加強有害物質替代,加強重大節能技術裝備的研發應用,大力推廣熱電聯產、能源梯級利用和分布式能源發展,編制工程科技支撐工業綠色發展的技術路線圖,強化鉛、汞等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實施清潔生產技術示范,提升行業清潔生產水平,形成綠色生產方式。
在循環方面,要按照循環經濟理念規劃和建設工業園區,實施重點行業循環化改造,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加快推動機電產品再制造,實施資源循環再生戰略,不斷推動重點原材料再生循環利用。要分門別類地建立資源循環再生利用體系。
在低碳方面,要加強重點行業企業和工業園區節能管理,完善重點產品節能標準和標桿指標體系,開展企業產品能效水平的對標達標。組織實施電機、鍋爐、內燃機等重點終端用能設備的能效提升計劃。抓好工業企業低碳能效水平的提升,要以高耗能、高排放和資源消耗型企業為重點,組織開展低碳技術試點,推動建設一批低碳工業園區。
第三,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立工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機制。今后,要更加注重綜合利用法律、價格、財稅、標準和行政約束等多種手段,建立完善與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相一致的制度體系。強化對重點行業綠色發展的引導和約束。將積極推動實施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的激勵政策。建立對地區、企業綠色發展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斷加強工業節能、節水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法規建設,形成工業綠色發展的法治環境。要著力推進工業余熱余壓發電上網、階梯電價等政策機制建設,加快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資源協議等市場新機制,探索建立工業節能產業基金,創新節能環保投融資機制。同時,還將積極探索建立工業綠色發展評價體系,引導工業發展從追求規模、速度向更加追求質量和效益轉變。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